節能減排能為經濟發展節約更多的資源,騰出更大的環境容量。
面對全球控制溫室效應的呼聲,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發展的趨勢。未來10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將進一步提高。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碳排放總量和對能源的消耗也將會繼續增加。在此情況下,到2020年實現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標難度不小。正如中投證券研究所新能源行業研究員馬蘅所說,此次中國率先作出了減排承諾,體現了中國政府愿意以實際行動促進哥本哈根會議順利達成共識,同時也是對西方國家要求中國與發達國家承擔同等減排責任的回應和反擊。
那么,我國減排重點行業之一的電力行業該如何應對低碳經濟的挑戰呢?首先,在繼續關停小火電機組的基礎上,緊抓大機組的節能減排環節,尋求更適宜的生存模式,迎接低碳時代的到來。電力行業既是優質清潔能源的創造者,又是一次能源消耗大戶和污染物排放大戶,因而也是國家實施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電力行業當前關鍵是要加大科技攻關,加大技改力度,積極發展綠色煤電技術。例如延伸拓展等離子點火、汽輪機通流改造、鍋爐干除渣、機組檢測、燃燒優化、變頻節能改造等技術和產品,著力提高能源轉換和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進一步加大碳捕捉和封存技術,以減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其次,要大力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發展新能源不僅可以減輕對煤炭、石油的依賴,而且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如國家電監會研究室研究員吳疆所說,以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替代化石燃料,不僅能效接近百分之百,而且直接污染物排放趨近于零。在風電、太陽能發電成本較高,技術相對落后,大規模發展不現實的情況下,可以優先發展水電。根據目前的勘測設計水平,我國有2.47萬億千瓦時水電技術可開發量。如果開發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10億到13億噸原煤的能源。由此可見,開發水電可以有效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利用好豐富的水能資源,既是我國能源政策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目標的重要舉措。
低碳經濟是科學發展的“試金石”。對一個地區、一個行業、一個單位來說,真正重視并抓好節能減排,就能為經濟發展節約更多的資源和騰出更大的環境容量,為轉變增長方式找到有效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發展就會有持久的后勁。相信有了青山綠水,我們一定能夠掙回更多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