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與慢性病患病率增加,健康,已被公認為是繼“衣食住行”后的人類第五大剛需。在醫療記錄、診斷數據等信息嚴重不對稱的現狀下,區塊鏈植入大健康的新模式必定會惠民,智能醫療硬件的普及也將讓人們的生命體征數據更精確。
區塊鏈技術的科技革新,將如何改變延續多年的傳統醫療模式?人們在未來真的會自己給自己看病嗎?
目前一個患者就診,需要先分析醫療記錄,包括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例如病人病歷、患者信息,包括影像數據、化驗結果、檢查結果、手術記錄、實時監測的各種數據等,通過分析這些數據,為患者提供多種治療方案,并且對方案進行排序,給出醫學依據,醫生就在這些方案中挑選出真正適合患者的診療方案。
現階段醫療資源分布不平均的現狀決定了這一診療過程非常復雜和漫長。現有診療過程中有大量可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效率的空間。比如智能影像輔助診斷技術,它極大地方便了醫生快速對病人病情作出判斷。應用這項技術,每張胸片的讀片時間僅為10ms,有效提升醫生閱片速度30倍,人工閱片量減少90%,并且使漏診率下降40%以上,大大提高了影像科醫生的工作效率。
除了智能影像輔助診斷,醫生還需要對病歷進行分析,進而實現病歷數據化,這就涉及自然語言理解技術。據前百度大數據業務負責人吳詩展介紹,目前業界已經商用的智能單據識別平臺是一款加入了深度學習的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學字符識別)文字識別產品,覆蓋全國所有三甲醫院以及國內大部分主流縣市級醫院的3000多種化驗單格式,支持化驗單指標項的識別和醫學語言的智能理解,識別準確率達到97%以上。“這項技術解決了醫療數據標準化收集整理的問題,實現了電子化病歷的第一步。”
目前,醫療數據正在呈現爆發式增長。據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醫療數據量將達到40萬億GB,大約是2010年的30倍之多。
在現階段,區塊鏈應用于醫療行業具有天然優勢。吳詩展表示,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布式記賬技術,從數據角度可以將其看作一個去中心節點的數據庫。“由于各方行為都是可追溯的,確保數據不被篡改或損毀,因此區塊鏈的自身技術特點更加適用于醫療場景。這就是區塊鏈能破局醫療改革的關鍵,也是科技幫助普通人管理健康的最值得期待之處。”
具備天然技術優勢的區塊鏈可以解決醫療行業哪些現行痛點?
具體來看,區塊鏈分布式的結構可應用于醫療數據共享;不可篡改的時間戳特性可解決數據和設備追溯及信息防偽問題;其高冗余度及多私鑰的復雜保管權限的優點可解決目前醫療信息化技術的安全認證缺陷等。“這使得我們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起一套互信共享的機制,規范醫療行為,進而為在醫院、醫保、醫藥之間建立起透明可信的新型關系提供了一條創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