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端云盛宴
2018年是IOT元年,一票行業大咖在核心技術沒得到突破的情況下得出這個共識。
其實這是中國工業自動化行業發展的必然拐點,為何如此?且聽老狗慢慢道來:
1.人力成本己經很高,還會越來越高,五年前深圳配線工需要200元/天,三年前是300,17年是350,今年包工頭很硬氣,給了我一個大客戶價380元/天;原來成本中不占主要因素的后服人力成本,越來越成為設備廠商心頭的痛;
2.通訊成本越來越低,18年年初三大運營商集中降價,目前大批量拿卡1G/月的流量費己經降至10元左右;
3.云計算的普及,使服務器和計算支撐的成本越來越低。
正因為這些要素的交叉使中國有足夠的動力和能力直接跨入物聯網時代。
今天我們不談工業4.0也不談大數據人工智能,就談談設備廠商上云的最樸素的原動力:
1.節人。比方說某東莞的設備廠把一臺木工設備賣到了浙江,前期需要人員上門安裝調試,指導客戶操作員使用。后期還常常會因為一些操作員水平和小問題而反復上門,每次的費用都需要上千,最終使后服成本占整個設備的比例居高不下,客戶還會因為上門不及時和額外收取服務費而不滿意。
反之,有了設備云(設備銀行)后,設備廠的電氣工程師只需要躺床上通過手機終端(微信小程序搜索設備銀行)就可以指導或者幫助用戶進行設置和操作服務。對客戶來說,相當于有了一個24小時的貼身原廠工程師在為自己服務,不再為員工素質和能力而苦惱。
2.后服。近些年中國設備需求整體供大于求,傳統設備廠商很難再出現大幅度的遞增,甚至會出現倒退,這種情況下的設備廠如何增加利潤?核心重點就是后服市場,通過存量設備(不限于自己廠家出產的設備)的備品備件、維修服務、擴容增產、工藝包等;大量的設備廠商會成為一個設備的服務商,服務的收入將可能占到設備廠收入的7成。
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物聯網,沒有設備云是絕對無法與客戶附近的電氣服務商競爭的。反之有了設備云后,設備廠在技術、質量、能力、工藝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特別是一些不需要經常操作的電氣設備,完全可以托管給設備廠,由設備廠代運營,一方面設備廠可以獲得額外的收入,另一方面客戶可以減少能耗、節約人工、提高質量。更進一步有可能直接從設備廠購買服務,如買氣、買水、買熱、買電,而不再需要購買設備,更不需要為這些設備招聘一堆能力堪憂的電氣維護人員,這是一個雙贏的時代。
3.賣點。人無我有,這是商戰不敗的真理,在淘寶剛出現的年代進入電商行業,現在大多己經做大做強,反之那些街邊的服裝店基本都己被邊緣化。
IOT的大浪潮將百倍于淘寶所帶來的沖擊,很多行業整個商業模式都會改變,以設備廠為例,有了設備云后,設備廠去托管設備,引入設備保險或者設備租賃是順理成章的,很多復雜設備廠商還會出現買工藝送設備的服務。所以在這波大浪潮中,工業行業無數的細分市場,誰先在設備云、行業云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未來的工業大革命中立于不敗之地。
4.分析。以往設備廠把設備賣給用戶后,其實大多數情況下誰也不清楚設備到底運行如何,質量、產量、速度、能耗,這需要設備廠有經驗的工程師到現場進行長時間的分析。
現在有了設備云(微信小程序搜索設備銀行)后這個問題迎刃而解,設備廠通過大數據對比和專家對設備長時間運營數據的分析,即可得出比過往精確百倍的結論,從而引導用戶改進工藝保養設備(設備的保養從定時保養變成按需保養)。設備廠也將從這些數據中獲益,改進設備設計,使其成本更低,性能更強,更吻合客戶的需求。
5.尋優。設備出廠后的運行通常會越來越差,一方面是本身的磨損,另一方面是用戶操作員在保養、使用、設置方面經驗不足,而設備廠的專家卻鞭長莫及,無法幫助客戶。這一切在有了設備云后都將改變,用戶會因為需要專家級的服務而額外付費,使用戶的成本降低,質量提升。
總之設備云的采用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一方面設備廠增加了收入,減少了成本,另一方面設備的最終用戶節約了成本,提高了效益,還有了專家級的貼身服務。
所以在未來五年,不擁抱物聯網的設備廠必將被淘汰!立字于此,以供大家吐槽。
文章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公眾號:老狗科技(LG123321yun)
如需咨詢或建議,請聯系微信號:1812614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