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1600萬人水質性缺水
發布時間:2004-02-25
來源:中國自動化網
類型:
企業資訊
人瀏覽
民革廣東省委員會近日向廣東省政協九屆二次會議提交的大會發言材料中透露,去年以來,廣東省降雨量減少30%,全省4大河流的水量創歷史新低,且有1600萬人水質性缺水。珠江三角洲區域每天排放的工業廢水達235萬噸、城市生活污水660萬噸、農村生活污水240萬噸。
現狀
據了解,珠江三角洲河網年平均擁有3300億立方米水資源。但根據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對珠江三角洲區域5147家重點工業污染源的調查統計,工業廢水折合每天的排量為235.5萬噸;城市生活污水排量為每天660.5萬噸,農村生活污水排量約240萬噸。這些尚未包括該區域內1000余萬外來工帶來的負荷。而全省57個參加統計的省控江段中,水質達標的有39個,占68.4%,且全省跨市河流邊界斷面水質達標率不足50%。
調研分析表明,當前城市生活廢水已占廢水排放量的70.7%,形成了即使“工業零排放”環境仍污染的格局。
原因
為何出現上述問題?民革廣東省委員會調查發現其中主要有4大原因:
首先是區域基礎設施中治理和防止水污染嚴重滯后,在重大項目建設、重大技術改造區域開發及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技術政策出臺時,往往未能將水環境的保護納入綜合決策;其次是目前仍沿用傳統的城市和農村存在著不同的管理體制,大部分鄉鎮的環境保護機構,仍與建設部門合署辦公或附屬于建設部門,不能適應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的需要;三是跨界污染問題多年來難于解決,因為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往往都是當地的利稅大戶,當地政府不愿意實施嚴格的環境管理;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用水價格和排污收費價格極不合理,作為水資源與水污染控制管理起主要經濟杠桿的作用失靈。
建議
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對廣東的水資源尤其是飲用水源區的保護提出了嚴峻挑戰。為此,民革廣東省委員會建議,在全區域實現供水與排水河系分離,相連通河段之間有足夠的緩沖段(帶),從根本上避免跨界水環境污染糾紛與在使用水環境上的相互制約,實現共同促進發展。
當然,民革廣東省委員會還認為,應該提高用水和排污價格,運用經濟手段,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保護區域協調機制,實現上下游城市生態環境的利益補償。
最后,民革廣東省委員會表示,一定要改變從上至下以GDP等經濟指標為主的干部激勵機制,而拿可持續發展的而非以經濟指標為主的考核體系去衡量和要求地方干部。
[中國建設報]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