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析: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建筑市場。
發布時間:2005-08-16
來源:中國自動化網
類型:
行業資訊
人瀏覽
目前,國內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基本上都是中、小型企業,其中小型企業占了大多數。主要特征是:企業資本少,流動資金受到限制;掌握高科技的人才少,且流動性大。稍有風吹草動,這些企業就成了過眼煙云。他們在入世后市場競爭激烈的過程中,在大財團面前不堪一擊。這就需要這些企業在今后不到5年的過渡期中,盡快調整自己的經營機制,最好的方式是組成企業集團以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智能建筑是隨信息化時代發展起來的新型技術。它是集計算機、通信、自動控制、土建、裝璜、水、電、暖等各種專業混合為一體的綜合學科。針對國內智能化建筑工程方面專業人才奇缺狀況,作為政府部門應該鼓勵成立一些諸如顧問、咨詢公司作為中間機構,將那些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派到工地的現場,以點帶面充分發揮酵母的作用,使我國智能建筑的科技大軍不斷發展壯大。
在IT生產全球化的形勢下,智能建筑作為高科技的產品,國內企業如果還是依賴于進口,只能賺取微薄的安裝費用,在整個貿易分工體系中只能淪為科技強國的經濟附庸,這對于我國的智能產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加入WTO后,雖然有更多的國外產品和系統將進入中國市場,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生活習性與工作方式與國外的區別,將引起物業管理理念上的差異。筆者曾試圖利用原理并不十分復雜的器件,來滿足物業管理和進一步節能上的需要,在網上查閱了許多設備資料,可惜始終沒能查到相應的產品。中國智能建筑業市場呼喚符合中國國情的產品,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業管理。
由于大樓的使用性質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業主所需軟、硬件的二次開發及系統集成軟件也不盡一致。
適合中國國情的軟件只有中國人自己開發才能與之相適應。我們只要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的本土優勢,利用國內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大型廠礦企業,不斷地挖掘產品、開拓市場,在產品和服務等各個方面提高檔次,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中國的IT與建筑行業的完美結合,就將有無限的發展前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