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由于受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的推動,RFID技術在全球掀起陣陣熱潮,吸引了眾多廠商參與相關技術和芯片的研究、開發。目前RFID技術正處于迅速上升的時期,該技術被業界公認為是本世紀最有前途的應用技術之一,許多國家都將RFID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予以積極推動。
[B]RFID技術及其發展歷程[/B]
射頻識別技術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即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對目標進行識別。一個典型的RFID系統一般由RFID標簽、讀寫器以及計算機系統等部分組成。其中RFID標簽中一般保存有約定格式的編碼數據,用來唯一標明標簽所附著的物體。與傳統的識別方式相比,RFID技術不用直接接觸、光學可視、人工干預即可完成信息輸入和處理,且操作方便快捷,能夠廣泛應用于生產、物流、交通、運輸、醫療、防偽、跟蹤、設備和資產管理等要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應用領域,并被認為是條形碼標簽的未來替代品。
RFID系統的工作原理是:讀寫器通過天線發送出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RFID標簽進入讀寫器工作場時,其天線產生感應電流,從而使RFID標簽被激活并向讀寫器發送出自身編碼等信息;讀寫器接收到來自標簽的載波信號,對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和解碼后送至計算機主機進行處理;計算機系統根據邏輯運算判斷該標簽的合法性,針對不同的設定進行相應的處理和控制,發出指令信號;RFID標簽的數據解調部分從接收到的射頻脈沖中解調出數據并送到控制邏輯,控制邏輯接收指令完成存儲、發送數據或其他操作。
RFID技術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那時它被用來在空中作戰行動中進行敵我識別。從歷史上看,RFID技術的發展基本可按10年期劃分為幾個階段(參見下表)。因此RFID并不是一個嶄新的技術。從分類上看,經過多年的發展,13.56MHz以下的RFID技術已相對成熟,目前業界最關注的是位于中高頻段的RFID技術,特別是860MHz~960MHz(UHF頻段)的遠距離RFID技術發展最快;而2.45GHz和5.8GHz頻段由于產品擁擠、易受干擾、技術相對復雜,其相關的研究和應用仍處于探索的階段。
[B]RFID技術發展的歷程[/B]
1941~1950年 雷達的改進和應用催生了RFID技術,1948年奠定了RFID技術的理論基礎。
1951~1960年 早期RFID技術的探索階段,主要處于實驗室實驗研究。
196l~1970年 RFID技術的理論得到了發展,開始了一些應用嘗試。
1971~1980年 RFID技術與產品研發處于一個大發展時期,各種RFID技術測試快速發展。出現了一些最早的RFID應用。
1981~1990年 RFID技術及產品進入商業應用階段,各種封閉系統應用開始出現。
1991~2000年 RFID技術標準化問題日趨得到重視,RFID產品得到廣泛應用。
2001年至今 標準化問題日趨為人們所重視,RFID產品種類更加豐富,有源電子標簽、無源電子標簽及半無源電子標簽均得到發展,電子標簽成本不斷降低。
[B]全球RFID產業發展現狀[/B]
從全球來看,美國已經在RFID標準的建立,相關軟硬件技術的開發、應用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歐洲RFID標準追隨美國主導的EPCglobal標準。在封閉系統應用方面,歐洲與美國基本處在同一階段。日本雖然已經提出UID標準,但主要得到的是本國廠商的支持,如要成為國際標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韓國政府對RFID給予了高度重視,但至今韓國在RFID標準方面仍模糊不清。
★美國
在產業方面,TI、Intel等美國集成電路廠商目前都在RFID領域投入巨資進行芯片開發。Symbol等已經研發出同時可以閱讀條形碼和RFID的掃描器。IBM、微軟和HP等也在積極開發相應的軟件及系統來支持RFID的應用。目前,美國的交通、車輛管理、身份識別、生產線自動化控制、倉儲管理及物資跟蹤等領域已經開始應用RFID技術。在物流方面,美國已有100多家企業承諾支持RFID應用,其中包括:零售商沃爾瑪,制造商吉列、強生、寶潔,物流行業的聯合包裹服務公司以及國防部的物流應用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是RFID應用的積極推動者。按照美國防部的合同規定,2004年10月1日或者2005年1月1日以后,所有軍需物資都要使用RFID標簽;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建議制藥商從2006年起利用RFID跟蹤最常造假的藥品;美國社會福利局(SSA)于2005年年初正式使用RFID技術追蹤SSA各種表格和手冊。
★歐洲
在產業方面,歐洲的Philips、STMicroelectronics在積極開發廉價RFID芯片;Checkpoint在開發支持多系統的RFID識別系統;諾基亞在開發能夠基于RFID的移動電話購物系統;SAP則在積極開發支持RFID的企業應用管理軟件。在應用方面,歐洲在交通、身份識別、生產線自動化控制、物資跟蹤等封閉系統與美國基本處在同一階段。目前,歐洲許多大型企業紛紛進行RFID的應用實驗。例如,英國的零售企業Tesco最早于2003年9月結束了第一階段試驗。試驗由該公司的物流中心和英國的兩家商店進行,試驗主要對物流中心和兩家商店之間的包裝盒及貨盤的流通路徑進行追蹤,使用的是915MHz頻帶。
★日本
日本是一個制造業強國,它在電子標簽研究領域起步較早,政府也將RFID作為一項關鍵的技術來發展。MPHPT在2004年3月發布了針對RFID的《關于在傳感網絡時代運用先進的RFID技術的最終研究草案報告》。報告稱,MPHPT將繼續支持測試在UHF頻段的被動及主動的電子標簽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管制的問題;2004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選擇了包括消費電子、書籍、服裝、音樂CD、建筑機械、制藥和物流在內的七大產業進行RFID應用試驗。從近來日本RFID動態來看,與行業應用相結合的基于RFID技術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開始集中出現,這為2005年RFID在日本應用的推廣,特別是在物流等非制造領域的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韓國
韓國主要通過國家的發展計劃,再聯合企業的力量來推動RFID的發展,即主要是由產業資源部和情報通信部來推動RFID的發展計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3月韓國提出IT839計劃以來,RFID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雖然目前韓國在RFID的開發和應用領域乏善可陳,但在韓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韓國關于RFID的技術開發和應用試驗正在快速開展。同日本類似,韓國也出現了將RFID引入開放系統的趨勢。2005年3月,韓國政府耗資7.84億美元在仁川新建技術中心,主要從事電子標簽技術包括RFID的研發及生產,以幫助韓國企業快速確立在全球RFID市場的主流地位。該中心的建設將在2007年前完成,RFID標簽和傳感器將在2008年批量出貨。
[B]RFID市場前景展望[/B]
隨著RFID技術的發展演進以及成本的降低,未來幾年內,全球開放的市場將為RFID帶來巨大的商機。
據F&S公司預測,到2009年,全球RFID市場將從2003年的20億美元猛增到100億美元。該公司將這個市場分為四大類應用:門禁控制、資產管理、供應鏈管理和交通運輸,此外,還有其它類的應用,包括運動和醫療衛生。該公司的分析認為,僅安全類的應用將占到全球100億美元份額中的30億美元市場,而供應鏈的需求量屆時會達到40億美元。
此外,RFID系統集成服務市場也將得到快速增長。據預測,RFID技術的系統集成收入到2007年將超過RFID產品的收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企業最關心的是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質量。金瑞銘積極響應制造產業發展訴求,推出基于RFID 技術的制造業裝配生產線解決方案。智能化,RFID技術,物聯網,
在第十二屆亞洲托盤系統聯盟會議上,作為RFID技術的領先企業,康芬戴斯就RFID標簽如何幫助企業管理可循環運輸周轉件(RTI),追溯資產,減少損失等問題與托盤運營和制造企業分享了經驗。
未來的制造業生產所組建的智能工廠將依托互聯網技術,如RFID技術,使“物品”,如組件、零部件等,通過制造系統在云端托管。每一個項目或“物品”,預計將有自己的IP地址。
RFID技術將在未來的智能工廠中發揮很大的作用,讓“物品”在制造系統中的實時通信。
全球最大的國旗制造商Annin&Co是沃爾瑪的供應商,目前正在使用RFID技術追蹤包裝箱和托盤,這些貨品發往沃爾瑪位于德州的三個部署了RFID系統的分銷中心。
RFID技術射頻識別技術作為一種通信技術,能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其相關數據。目前,射頻識別技術已在很多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將標簽附著在汽車上,方便工廠追蹤此車的生產進度;在牲畜或寵物身上附著RFID標簽,
基于5A的建筑智能化本身就有物聯網的基因。RFID技術的加入,則是給建筑帶來“智慧”因子。
中科院自動化所一RFID技術專利獲美國授權。日前在美國獲得授權。該發明專利于2010年通過申請國際PCT途徑,于2011年申請進入美國。它是自動化所首個通過國際PCT的途徑在美國獲得授權的專利。
工業人的年度盛會,5天時間帶你看到應用于不同制造行業最前沿的解決方案及未來產業發展趨勢論壇,智能,工業軟件,
聚焦產業發展關鍵話題,分享企業成長卓越方案!自2022年首播以來就備受業內朋友喜愛和推崇的魏德米勒高端對話欄目——話“魏”來將再次啟產業發展幕,匯行業大咖論產業焦點。數字轉型,
超過22萬人次前來參觀,簽約31宗重大項目,協議總投資額760.6億元……7月28日,歷時3天的2018年寶安產業發展博覽會在會展中心落下帷幕。本屆寶博會精彩紛呈,成果豐碩,以寶博會為平臺,寶安進一步吸引了人才、資金、技術等高端創新要素加快向寶安集聚。展會,智能制造,
中國OLED產業聯盟再度聯手全球顯示行業學協會組織和政府界、學術界、產業界、金融界、投資界和新聞界各路精英將以 “OLED——開創顯示產業新格局”為主題移師天津舉辦“2017中國國際OLED產業大會”,旨在共享全球OLED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共論全球OLED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
目前,《天津市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已由市工信委編制完成,未來三年,本市將健全機器人聯盟、協會、學會三位一體行業組織機制;完成機器人各方面服務人才培訓3000—5000人次;培育以機器人及機器人零部件為主業的上市企業3—5家、全市機器人產業規模達到300億—500億元;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省部級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產業發展熱情持續高漲。隨著人工智能的爆發,作為重要應用領域的服務機器人,未來想象空間巨大。為把握歷史發展機遇,必須先掌握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趨勢。
2017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繼續保持高增長,1—5月新能源汽車推廣上牌數量達到10699輛,相比2016年1—5月推廣新能源汽車5061輛,增長幅度達到111%;1—5月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產值達到51.5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速達到20.9%。
今年2月,《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發布,根據艾媒咨詢公司數據預測,2015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可達78.8億元,增長率達66.2%,為中國3D打印產業增長最快的一年。然而,從整體形勢來看,全球范圍內3D打印產業業績并沒有與規模增長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