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出一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讓各地正在進行數字化建設的政府部門大吃一驚:該中心只花了2000萬元就做出了國外需要花2個億才能做出的航空遙感數字測繪相機。
買一臺國外的單鏡頭航空遙感數字測繪相機需要300美元,而同樣規格的國產相機只需200萬元人民幣。這對于一直采購進口產品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政府管理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據悉,國外的航空遙感數字測繪相機一般在核心技術上有所保留,產品的使用精度也有限。在城市規劃中,測繪部門要求測繪誤差不能超過20公分,進口相機的誤差是50公分,國產相機的誤差只有6-14公分,且穩定性已經過市場的檢驗。據悉,于2005年年底推出的第二代產品測繪精度更高。
選準突破口 走向產業化
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池天河表示,遙感產業要想快速發展,就要選擇對產業需求較為迫切的突破口,而參與構建數字城市,最終逐步形成數字城市建設的標準化體系,無疑是正確的選擇。目前,該中心已經能夠為城市信息化與區域信息化的建設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池天河舉例:“比如,我們根據深圳市發展的需要,整合了深圳市水務局已有的和正在開發的信息化系統,建成了基于網絡的信息采集、信息服務、水利工程自動化監控、辦公自動化、洪水預報、水情會商、防洪調度決策等防洪管理業務的實用化決策支持信息平臺,形成集成化的防洪減災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建成后,有效實現了對各種防洪減災數據的綜合管理,全面提升了深圳市防洪減災的信息化能力。”
目前,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遙感技術正在全面走向產業化,主要表現在項目爭取、產品開發、發展思路和產業化政策等方面。該中心以單位控股或技術參股形式發展了12個公司,為研究成果和新技術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供了平臺,并在廣州、成都和南昌建立了分中心,其中江西分中心已開始運轉,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高層次構建新鏈條
“遙感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生命力很旺盛。在資源探測、環境調查、災害監測等領域,遙感技術及其應用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是戰略性、綜合性及前瞻性的重大科研成果,遙感技術及其應用與我們并不遙遠。”池天河說。
他介紹,下一步,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及時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遙感技術創新,致力于遙感科研成果的應用和發展,在區域、國家與全球3個層次上開展綜合性或單要素資源環境遙感調查。另外,在數字奧運、數字城市和國家重大工程監測等方面,該中心將整合社會資源,構建一條遙感應用的新鏈條。
以市場為導向,著力于遙感產業化、產品開發及遙感運行系統的建立,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在努力讓遙感技術的應用之花,在各地數字化城市的構建中燦爛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