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中國機械設備制造業業績呈現出興旺態勢,但是一般傳統產品競爭已經十分激烈,未來具有較大投資價值的公司應該是那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制造商。
近日,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公布了最新的機械設備制造業報告。報告顯示,2006年前10個月,該行業主營業務收入4.27萬億元,同比增長30.2%,增幅提高9.2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300億元,增長41.7%,較上年同期提高39.6個百分點。 該報告認為,2007年中國機械業仍有寬裕的發展空間。
出口增速高于進口
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報告顯示,2006年前11個月,中國機械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萬億元,同比增長29.4%,增幅提高8.2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1.26萬億元,增長21.3%,提高7個百分點;累計產銷率97.29%。
在統計的95種行業主要產品中,四分之三的產品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汽車666萬輛,同比增長26.1%,其中轎車356萬輛,增長40.3%;發電設備10923萬千瓦,增長30.8%;金屬切削機床51萬臺,增長13.9%,數控機床7.7萬臺,增長30.8%;煉油、石化專用設備34萬噸,增長59.9%。
此外,出口增速高于進口,貿易逆差逐步縮小。2006年前10個月,機械工業出口1158億美元,增長36.8%;進口1159億美元,增長21%;累計貿易逆差僅為1.3億美元,比2005年同期減少110億美元,進出口基本平衡。
技術含量高者空間大
隨著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逐步推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得到重點支持。但由于我國裝備制造業在一些領域里技術水平不高,一些重大建設項目裝備仍不得不依靠國外進口,從而對裝備制造業加快技術創新與結構升級提出了迫切要求。
因此,發改委報告中指出,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2007年裝備制造業獲得較為寬裕的發展空間,但“結構性過剩”的供求關系將在較長時期存在下去。今后一段時期,一般傳統產品雖有一定需求增長,但競爭十分激烈;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術裝備需求將快速增長。
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今后中國大量對外工程承包和自身競爭力提升將推動國產裝備出口高增長,國產裝備的出口不僅增加一塊出口收入,更重要的是釋放了國內部分產能,使供求關系更趨平衡,行業周期波動趨向弱化;此外,國民經濟的產業和技術升級將為機械裝備行業帶來5到10年的黃金發展期。東方證券分析報告也認為,新開工項目將為工程機械業帶來高增長,替代進口空間打開為高精尖數控機床帶來機會,投資拉動也將為鐵路裝備提供發展機遇。
受挫原料價格上漲
目前,機械行業投資增長偏快,產能過剩逐步顯現。2006年1~11月,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機械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55.6%、52.2%、40.6%和35.1%。而且隨著機械行業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利潤空間縮小,多個行業收入增長普遍低于銷量水平。
發改委對2007年行業發展的分析中指出,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將對部分機械產品的市場需求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上游能源原材料產品價格和運輸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影響機械工業的經濟效益,如銅、鋁、優質特種鋼材等原材料高位運行使企業成本增加。此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宏觀調控使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都將給機械工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rusj6oanj4t.html
拷貝地址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2015年9月,日本株式會社安川電機迎來它的百歲誕辰。1915年創業成立的安川與中國頗有淵源。追溯至上世紀初,1913年,孫中山先生曾拜訪安川創始人安川敬一郎先生家中,并題詞“世界平和”的良好寄語。
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含停用機組)首次超過日本,上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法國。日本不斷出現廢爐,而中國則持續進行旺盛的核電投資。
中國7月制造業活動小幅放緩。官方制造業PMI 51.2,較6月小幅放緩,但仍維持在高位。
過去的幾年,金融業在中國GDP中的占比穩壓日本、德國,甚至個別年份還超過美國。
2018(第十七屆)中國互聯網大會10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表示,推動中國互聯網發展再上新臺階。
中國作為全球半導體最大的消費市場,年進口金額在1700-1900億美元,考慮到自主可控以及半導體作為本國經濟增長的新興產業代表,大力發展本土半導體行業勢在必行,其中存在的投資機會確定性很高,且未來的景氣周期較長。投資者如何去把握行業性的長期投資機會,本文粗略談談,拋磚引玉。
作為科技產業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芯片的發展好壞至關重要,而中國廠商也是在極力努力發展自主處理器和內存等。
美國白宮官網29日發表聲明,美國將加強對獲取美國工業重大技術的相關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出口管制,并采取具體投資限制,擬于2018年6月30日前正式公布相關措施,之后不久將正式實施。
2012年以來,機械行業延續去年增速下行態勢,工業增加值、總產值、實現利潤、出口創匯、產品產量、固定資產投資等六大主要經濟指標均呈下滑態勢。
據悉,新年降至,由于今年,工程機械 恢復趨勢良好,明年市場可觀性更強。機械業各項生產指標穩步回升,去年1—11月全行業完成銷售93680.3億元,同比增長14.01%,且始終高于全國工業2個百分點左右,復蘇態勢良好。 由于基礎設施、鐵路工程和安居項目等重大建設項目將拉動國內需求,且對機械業需求的刺激作
湖南日報4月3日訊 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喜人。今天召開的全省機械(汽車)工業工作會上傳出鼓舞人心的消息,今年將繼續重點培育工程機械、電工電器、汽車及零部件和軌道交通設備四大優勢產業,力爭在全省各工業行業中銷售收入率先突破1000億元大關。 我省機械裝備制造業自2000年實現
此次臺南自動化展的工業機械區共展出155個攤位,是近三年來數量最多的一次,涵蓋海內外各主要廠商產品及最新相關設備,從展出設備可以發現本土各式工業機械業在提升自動化的過程中,明顯進步的跡象。 今年工業機械區共有天成、能揚、東正、合正、晉茂等77家臺灣地區知名廠商參加,展
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與資訊部日前在《中國工業報》上公布的資料,2006年中國機械工業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839.71億美元,同比增長27.42%,較全國外貿進出口增長高出3.62個百分點。 其中,出口1423.59億美元,同比增長36.28%,較全國外貿出口增長高出9.08個百分點;進口1416.12億美元,同比增長19.6%,
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與信息部日前在《中國工業報》上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年前10月中國機械工業累計實現貿易逆差1.3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10.18億美元,可見中國機械業進出口已趨向平衡。 數據顯示,前10月中國機械工業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317.07億美元,同比增長28.42%。其中,出口1157.87億美元,同比增長36.80%;進
日前,CIEN記者從廈工集團了解到,全球最大的機械設備制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和廈工集團的收購談判進入白熱化,除了價格上的討價還價之外,最大的障礙是,卡特彼勒仍然堅持要限制廈工以原有品牌出口,而包括廈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在內的中方各方,則希望保留自己的品牌。 中國機械工
目前,我國工程機械產業在世界上的地位仍然偏低,如何增加出口已是在WTO競爭態勢下國內企業必須回答的問題。 去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總產值560億人民幣,其中包括電梯。在經貿委發布的“十五”規劃里,電梯算工程機械類,產值170億,其它工程機械390億,大致合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