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部分油田已引進十多臺核磁共振成像測井儀。應用實踐表明,成像測井對解決油田勘探開發中的疑難地質問題具有獨特作用,特別在低電阻薄油藏、火成巖、礫巖等特殊復雜巖性油藏中應用效果更好。
我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近年來將核磁共振技術作為一項新的錄井技術,廣泛用于提供地層有效孔隙度、滲透率、含油飽和度等地質參數,為現場決策、完井討論及試油測試提供了可靠資料。據介紹,該技術具有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巖樣無損、準確性高等特點,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儲層快速評價技術。
除了提供可靠的地層物性參數外,核磁共振錄井技術還在評價深層、低阻、低滲透等復雜油氣層方面具有明顯效果。目前,核磁共振錄井技術已在勝利油田20余口井的評價方面得到應用,符合率達80.3%,為新區、新層的勘探提供了有力證據。
自主研發取得突破雖然核磁共振儀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但對我國而言,目前從國外引進一臺核磁共振測井設備需要100多萬美元,進行一次核磁共振測井就需要20多萬元,成本高。同時,從國外引進的測井軟件也不完全適合我國的地層情況,難以滿足國內油田勘探開發需求。因此,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磁共振測井設備和解釋軟件,打破國外對該技術的壟斷,成為國內石油界的強烈愿望。
2002年,國家科技部組織實施這項技術攻關,并由勝利油田測井公司、北京大學、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共同承擔攻關任務。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攻關小組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套核磁共振測井儀器樣機,并取得了現場測井資料。2006年6月30日,該成果通過了國家科技部組織的驗收。
據介紹,該技術通過一次測井可以獲得地層可流動體含量、總孔隙度、滲透率等地層參數,是目前石油勘探開發中重要的技術手段,也是國際最先進的測井方法之一。
該技術的研究成功,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在四年的研究過程中,攻關小組綜合運用核磁共振物理原理、磁路設計、新材料、射頻、機械精密設計等先進技術,克服儀器耐高溫、耐高壓等工藝難題,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磁共振測井儀器,配備適合我國地質特征的解釋軟件,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多次的現場試驗證明,能很好地適應我國油田薄油層較多的特點。目前,該設備已申請專利7項,為產業化的應用推廣做了前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