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鐵13號線自2002年9月28日開通運營以來,電纜線被盜事件時有發生。但從今年年初起,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的民警連續破獲了兩起電纜盜割案件,有效保障了城鐵的安全運營。記者獲悉,在破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是在該線路上安裝的智能視頻監控系統,而這一系統的關鍵技術則源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譚鐵牛承擔的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人的運動與行為視頻分析”。
近日,該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驗收組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以視頻監控與視頻多媒體管理為應用背景,在目標和背景建模、目標檢測與跟蹤、目標分類識別、人的行為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原創性成果;同時,課題組通過技術引進、吸收、消化及創新,獲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在智能交通、安全監控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黃凱奇是該項目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他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介紹說,智能視頻監控技術的主要特征是采用計算機視覺的方法,通過對攝像機拍錄的圖像序列進行自動分析來對動態場景中的目標進行定位、識別和跟蹤,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和判斷目標的行為,從而做到既能完成日常管理,又能在異常情況發生的時候及時作出反應。
“為對城鐵沿線進行安全監控,往往需要布設成百上千個攝像頭。這么多攝像頭光靠人來監控并不現實。”黃凱奇說,“安裝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后,該系統能通過后臺的計算機自動分析監控場景中目標物體的行為和意圖;對于一些可疑目標,系統會自動彈出監控畫面,并發出安全警報聲音提醒工作人員。”
2007年年初,該項目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視頻監控系統,開始在北京城鐵13號線北苑站至望京西站之間示范應用。1月31日,3名男子翻越護網進入城鐵13號線北苑站,并在附近盜竊鐵軌電纜線。他們并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智能視頻系統的監控之下。視頻信號傳入城鐵北苑站的中控室,監控屏幕上馬上傳出報警信號:“有人非法闖入,請查看現場!”城鐵派出所的民警據此迅速破案。2月4日,公交警方利用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又抓獲了3名盜割電纜線的男子,保障了城鐵的安全運營。
據了解,“人的運動與行為的視頻分析”項目是中科院自動化所承擔、由科技部支持的國際合作交流重點項目。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組建立了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多視角步態監控圖像數據庫,已被27個國家119個單位使用,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并在國內外頂級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高質量論文60余篇,申請專利多項。
目前,除在北京城鐵13號線安裝使用外,該智能監控系統還在武漢百步亭社區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