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有色金屬產業和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至此,中國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全部亮相,能源行業最終未搭上振興計劃的“末班車”。而新能源作為能源家族中越來越重要的一員,其未來發展前景與此次振興規劃關聯度究竟有多大,記者就新能源中的風電與太陽能發展問題與有關專業人士進行了探討。
風電,變化半年后顯現
“新能源的發展前景不會因一個振興規劃而改變。”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新能源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必然趨勢,近年來,國家對新能源的支持是在逐漸加強,而能源未進入振興規劃行列不會從根本上影響新能源的發展。
“不會因為一個政策,風電行業就會冷下去,其發展是一定的,只是速度快慢問題。”中航惠騰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林也如此表示。
“中國政府一直重視新能源、支持新能源的發展,沒必要通過一個特定政策來促進其發展,即使沒有振興規劃,也不代表國家不重視新能源的發展。”秦海巖一再對記者強調。
“風電行業形勢很好,基礎很強。”秦海巖表示,現在微觀上國家對風電產業推動比較大,包括千萬千瓦風電基地的規劃與建設。
國家能源局2008年把發展風電作為改善電源結構的重要任務之一,分別在內蒙古、甘肅、新疆、河北和江蘇等風能資源豐富地區,開展了6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工作。
對于能源未能進入振興規劃對風電產業所產生的影響,張林表示,得半年后才能顯現出來,“對于今后的發展局勢作出任何判斷都還早,半年是一個周期,今年年中才能看出產生的影響。”張林說。張林還分析道,風電設備這個行業從開始就是企業投入,完全按市場化運作,國家給企業一些政策支持,主要還是看政策能否提高企業的積極性。
同其他行業不太一樣的是,其他行業是遇到問題了,風電產業以前有問題,現在已經朝好的方向發展,秦海巖分析道,面對金融危機,中國風電產業重新面臨著挑戰。
由于金融危機,美國風電制造產業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致使其發展受阻,這將導致以往盯著美國市場的歐洲企業,將會把市場銷售轉向中國,這將加劇中國市場的競爭。
“目前世界市場的供求關系是產能趨向過剩。”秦表示,當今世界風電制造業已不像2005年至2007年,整個國際市場風電設備制造是供不應求,到了2009年,市場將變為供大于求,至少是不可能出現以往買不到風機的情況。
“由于風電項目存在滯后性,中間存在規劃等因素,其問題仍得半年后才能顯現。”秦海巖表示。
對此,秦表示,應對潛在的危機,中國本土風電企業在技術、市場推廣上還得進步,整個風電供應鏈的整合也要加強。
“對新能源的認識仍是該行業發展的根本。”秦海巖表示,雖然對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的觀念已經發生改變了,不再像前幾年認為可再生能源可有可無,其市場份額微不足道,但決策層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其意識中仍認為主流能源還是傳統能源。
太陽能,市場洗牌開始
與風電產業仍高速發展不同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大批太陽能光伏企業海外訂單銳減。由于市場預期暗淡,風險投資人正開始遠離太陽能光伏產業,特別是晶體硅光伏電池業。
據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國內已有350家太陽能組件企業倒閉,至今只剩下約50家。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也難以“獨善其身”,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無錫尚德第四季度凈虧損6590萬美元,此外,尚德公司還表示,出于經濟環境疲軟的考慮,公司已在第四財季裁員800人,即員工總數的8%。
“國內光伏產業規模膨脹厲害,由于市場在海外,金融危機后,光伏產業受到的沖擊最為直接與明顯。”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任東明表示,國內企業受到的打擊比較大,很多中小企業倒閉,面臨產業重組的局面。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多晶硅價格下跌以及國外技術壟斷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中國光伏產業顯得有些無助,而企業的盲目跟風也是導致眾多中小企業倒閉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也到了國內光伏產業優勝劣汰、市場洗牌的時候了。”任東明表示。
眾多光伏小企業倒閉的同時,國內一些太陽能巨頭卻開始了一些擴張之舉。
2008年12月12日,皇明太陽能公司宣布與高盛集團及鼎暉投資達成合作協議,皇明太陽能公司將從兩家投資機構獲得將近1億美元的資本注入。皇明太陽能公司總裁黃鳴表示,為了進一步擴大在太陽能行業的影響并獲得更大規模的融資,皇明太陽能及其兩大投資者高盛、鼎暉投資都希望能夠盡快在中國A股上市。
尚德公司于今年分別出資6400萬歐元先后購買了中國光伏生產商順大集團和俄羅斯多晶硅料生產商NitolSolar的股份,此外,尚德公司日前還出資640萬歐元購買中國多晶硅料生產商亞洲硅業的少量股權。
“價格定得合理了,價格機制形成了,銷售自然就上去了。”任東明表示,除了光伏市場自身競爭、優勝劣汰外,對于當前國內高成本的光伏放電,政府對電價的定制也應該出臺相關調控政策,以發展光伏產業的國內市場從而帶動該產業的發展。
任表示,傳統能源發電,環境成本是不計入成本中去,這部分本應企業承擔的成本是靠公眾來負擔的,因此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比傳統能源的成本就高得多,如果國家對這部分成本進行政策調控,其二者電價的成本差距就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