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南京鼓樓醫院心內科為一名81歲的老人安裝了一臺具有家庭監護系統的新型心臟起搏器,這在江蘇尚屬首例。
心臟“情報站”全天候收集信息
一個月前,這位家住南京湖南路的81歲老人,感覺到頭暈氣短、呼吸困難,后來在鼓樓醫院被確診為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及高血壓,隨時可能發生猝死情況,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在醫生的建議下,老人接受了新型心臟起搏器的植入手術。植入當天,老人的癥狀就立即緩解。
這種起搏器在外觀上與普通的心臟起搏器差不多。只是內部多了一根內置天線。此外患者還需要隨身攜帶一個外觀和功能類似于手機的信號接收器。起搏器每天24小時不停地記錄心臟搏動的信息。并將之發送到患者隨身攜帶的接收器上,在有手機信號覆蓋的地方,這些信息就可以通過衛星和全球定位系統GPS,傳遞到設在德國柏林的信息處理中心。在一般情況下,每天0點時,“情報”會準時傳送到信息處理中心。信息處理中心再將其分類處理上傳到經過加密的網站上。醫生能通過網上記錄的信息來判斷患者是否出現了潛在的危險,如房顫、惡性心律失常等,也可隨時通過網上信息中心主動調取病人的資料。
危急關頭會發出求救警報
鼓樓醫院心臟科副主任醫師徐偉介紹說,普通的起搏器,植入后最初1個月、3個月和6個月都要到醫院進行回訪,檢查起搏器在心臟中的運行情況,此后每年都要定期到醫院隨訪。但如果起搏器突然出現電極斷裂,或者電池沒有電了,就猶如一個定時炸彈,患者卻毫不知情。而新型的起搏器相當于一個“私人家庭醫生”,一個24小時的心電圖,醫生每天都能通過網上資料對患者心臟的狀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免去了病人去醫院檢查的麻煩,也方便了醫患間的溝通,特別適用于老人和外地患者。
同時信息中心還設有紅、黃、綠三個級別的警報系統。其中紅色警報的級別最高,當起搏器的電極斷裂或患者出現惡性心律失常等可能致命危險時,接收器將啟動“緊急模式”,立即向信息中心發射“紅色警報”。信息處理中心會立即與病者的主治醫生聯系。使其在5分鐘內獲知。反之,當病人感覺到身體不適或起搏器工作異常而主動求醫時,醫生可查取參數和信息,提供醫學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