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為期兩天的國際能源署(IEA)部長級年會在閉幕之際發表公報,確認其穩定碳排放的承諾,保證盡快向低碳經濟過渡,并提出加快研究、開發和廣泛部署低碳技術應用等19條具體行動計劃。
IEA各成員國負責能源事務的部長在經合組織(OECD)總部出席這個兩年一度的會議時,承諾領導和支持以各種方式努力促進低碳經濟增長,同意應更努力增加公共部門在低碳技術研究、開發和利用的示范項目上投資,以期到2015年實現這類投資增加一倍。
中國、俄羅斯和印度三國能源部在這次會議期間分別與IEA簽署共同聲明,在已經合作超過10年的基礎上,結為“伙伴國”關系,并為在各種能源市場問題上開展更密切合作制定了具體規劃。
中國派出的8位代表包括新上任不久的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
IEA總干事田中伸男(Nobuo Tanaka)向本報記者表示,不排除如果IEA的組織改革有所進展,中國等國可能會加盟這個OECD成員國下屬組織。
核心議題碳減排
IEA年會討論了加強能源市場監督,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確保石油和其它能源的穩定供應,防止能源價格過度波動等議題,不過,會議的最終焦點,還是落在碳減排和提高能效等應對氣候變暖的問題上。
IEA指出,最大的碳減排將來自提高能源效率。IEA也首次對各成員國執行能源效率政策情況進行了詳細評估,認為這方面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進展不足。
各國部長們同意在這個問題上無所作為的成本非常高,每個國家必須確定自己的能源結構,努力提高效率,并加快開發碳捕獲和儲存(CCS)技術的努力。
此前,田中伸男12日在倫敦出席碳捕獲問題的部長級論壇時就表示,到2020年,全球CCS計劃將需要100個大型項目,2050年增加到3400個。他呼吁富國必須帶頭行動,但到2050年,大多數項目必須在非OECD國家開展起來。
據IEA預計,全球CCS計劃需投資數千億美元。有關行動的融資,可能成為將在哥本哈根達成的聯合國氣候協議的重要部分。
目前距離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大會召開只剩不到兩個月時間,田中伸男表示,當前經濟活動放慢,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自二戰以來首次下降,這將成為哥本哈根會議達成協議的有利因素。IEA的數據表明,排放量必須開始在未來10到15年顯著下降。這次部長級會議要求IEA秘書處應繼續提供客觀和公正的分析數據給氣候談判有關各方。
出席這次年會的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在媒體吹風會上表示,有非常令人鼓舞的跡象表明,美國國會將通過有關碳排放的能源法案。他還表示,美國將采取積極行動以重新啟動核工業。
朱棣文還稱,美國希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穩定,油價上升并不一定會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他呼吁穩定油價,以鼓勵可再生能源在未來幾十年的穩定投資。
因美元走弱觸發商品市場廣泛買盤,以及受全球經濟復蘇的樂觀情緒帶動,原油期貨價格近日持續上漲。田中伸男表示,石油價格快速上升可能損害全球經濟復蘇,但他也強調,總的來說,石油的低價時代已經終結。
中俄印獲“伙伴國”地位
非OECD成員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首次以伙伴關系國身份派出部長級代表參會,成為這次IEA年會引人關注的焦點,而這次會議的主題也被確定為“以伙伴關系應對能源挑戰”。
今年是IEA成立35周年,OECD成員國1974年設立該機構的初衷,是為了便于石油消費國共同應對第一次石油危機,增強國家能源安全。
但時至今日,只通過IEA成員國的努力已難以保證全球能源問題妥善解決,新興經濟體已越來越多地在全球能源消費中起到主導作用。來自德國的Ulrich BenterbuSCh不久前加盟IEA董事,并被任命為國際能源對話負責人。
IEA現任總干事田中伸男在2007年上任之初,就曾提出希望中國等幾個國家在未來能加入IEA。在今年3月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亦透露當時已邀請中方出席本屆年會,盼能出席。
“我相信每個人都同意中國應該在國際社會事務中占到更多份額,中國參加這次會議尤其重要,”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向本報記者表示,“IEA關于碳排放的相關行動,也急需中國參與其中,并發揮作用。”
IEA副總干事Richard JonES向本報表示,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在促進煤炭技術方面的信息共享。
根據聯合聲明,雙方將開設“熱線”,加強信息和數據交流,并在能源安全 、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
電力部門改革、清潔煤、能源統計、人員往來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跟隨這些合作計劃,中國國家能源局與IEA將于2010年下半年及年底(或次年初)分別召開兩次會議。
據透露,IEA目前正在建立一個新的機構專門負責CCS技術的分析和合作。中國將參與其中,考慮CCS技術、政策、法規和財政合作方案的可行性。
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俄羅斯也將就提高天然氣市場的透明度與IEA進行更密切合作。
在田中伸男看來,盡管中俄印三國尚非IEA成員,但彼此間已經制定了一條“通向永久合作的道路”。他表示,IEA與中俄印三國的合作已經上升到了為全球減排承擔責任的新高度,是一次“真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