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0億元,浙江傳化物流的另一個“公路港”模式——蘇州傳化物流基地昨天“浮出水面”。對中小物流企業來說,讓“貨物搭上班車”的全新物流系統的時代已經到來。
7年內營業額瘋狂上漲15倍
從蕭山到成都,再到蘇州,顏濱跟隨傳化物流的腳步從來都沒有停止過。1989年,剛剛起步的浙江新顏物流(連鎖)有限公司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型物流公司。度過了幾年低速運行期后,自2003年入駐傳化物流蕭山基地后,新顏物流進入飛速發展期。
2003年,公司年營業額超1000萬元。嘗到了現代物流的甜頭,去年,顏濱跟隨傳化物流在新落成的成都物流基地布點。2009年,新顏物流年營業額高達1.17億元,單單是新顏物流的成都物流基地年營業額就達到3000萬元。在“掌門人”顏濱眼里,7年內營業額瘋狂上漲15倍并非神話。
“都說做實業的老板們很累,我卻覺得自己的時間都被信息綜合集成平臺‘解放’了,”顏濱說,自己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目前只需要專心通過物流信息的綜合整合平臺,研究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大膽地做第三方物流企業。新顏物流不再只拘泥于車輛硬件,而是通過整合十幾萬輛專線,與全國百家物流商合作,主攻運輸總承包,配送上門,把生意做到了全國各地。
花開三地復制“公路港”模式
傳化集團近十年來花開三地的“公路港”究竟能帶來什么?
蘇州傳化物流基地董事長姚文通舉了一個例子,“在浙江蕭山,因為蕭山傳化物流基地的存在和發展,在蕭山買江蘇大米要比周邊城市每斤便宜一毛錢。這就是物流成本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傳化的“公路港”模式,就是將原先的傳統“馬路貨運市場”提檔升級為“貨運信息超市”,改變了行業內信息不對稱和市場誠信問題,有效提升了物流資源的使用效率。
在昨天正式開業的蘇州傳化物流基地,不少客商詫異這間信息交易中心像極了“候車室”。在這里,“看屏交易”成了客商與司機之間最常用的“對話”,滾動的電子屏,直觀地將目的地、重量、貨物名稱、發貨地和需求車輛等供求信息公開透明化。
“因為所有信息共享,就不會出現企業四處找車、司機四處找貨的情況。輕點鼠標,物流信息就能呈現在眼前。貨物幾點發貨,幾點到達,都像搭班車一樣變得定時、定線。”祥羊汽車貨運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沈杰告訴記者。據了解,蘇州基地的“貨運信息超市”每天發布貨運信息8000多條,配貨時間可從原來的平均72小時縮減至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