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北京電 我國年內預計將新開建6臺核電機組,此外還有18臺核電機組建設計劃正等待審批。
中國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主任田佳樹日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我國包括運行、在建、待批的核電機組共計60臺,比2007年國家規劃2020的裝機容量超出50%,國家正在研究調整中長期核電規劃。
國家調整核電中長期規劃
目前,我國各地核電項目正紛紛上馬。田佳樹透露,年內預計將新開建6臺核電機組,主要位于福建寧德德、海南昌江、廣西防城港,裝機容量約530萬千瓦。
截止目前,我國運行的核電機組有11臺,裝機容量約530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有25臺,裝機容量約2510萬千瓦。
田佳樹說,此外,我國還有18臺核電機組建設計劃等待審批,分布在江蘇田灣、浙江三門、山東海陽、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河南南陽等地,裝機容量約2040萬千瓦。
如此大規模的核電建設已讓國家的規劃跟不上。田佳樹稱,包括運行、在建、待批的核電機組共計60臺,裝機容量約為6000萬千瓦,比2007年中國出臺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多了2000萬千瓦。
田佳樹透露,我國正在開展核電中長期規劃的調整研究工作,預計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500萬千瓦以上,在建4000萬千瓦以上。
“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我國平均每年將新開工建造8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將是世界在建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鄭健認為,我國原定2020年實現建成核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的目標有望提前到2015年實現,而到2020年可能實現核電裝機投產8000萬~12000萬千瓦,為此,2016年前還需要新開工4000萬~8000萬千瓦核電項目。
國產化率達70%成本低于火電
現在核電發電成本由運行費、基建費和燃料費3部分組成。田佳樹說,目前核電發電成本要高于火電。不過,田佳樹表示,在影響核電價格的諸要素中,降低核電站造價是提高核電競爭力的重要措施,而核電國產化是降低核電造價的一個重要途徑。
田佳樹測算,如果百萬級核電站國產化率達到50%,發電成本每兆瓦254元左右,而核電站國產化率達70%,發電成本每兆瓦211元左右。田佳樹說道,“隨著核電國產化比例提高以及大規模建設形成效應后,發電成本還有較大下降空間。”
如此多的核電項目在我國“遍地開花”,安全性正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核電站一點都不可怕,它的輻射量比飛機輻射還小,比常常看電視的影響還小。”田佳樹說道。據中國核工業30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表明,評價范圍內居民接受的集體劑量小于同范圍內居民所受天然輻射劑量的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