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
堅強智能電網”項目的推動下,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智能電網發展的熱點市場之一。由此引發對
電力、電力自動化、電力智能化系統設備的需求量急劇增加,這個龐大的智能電網項目將在未來10年內給國內外同行業者帶來40,000億的市場機遇。根據相關規劃,智能變電站將成為新建變電站的主流,迎來爆發式增長。但隨著智能變電站的大規模增量,其建站的速度及精細化程度也將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近日于西安召開的“2011 Bentley電力行業解決方案主題年會”上,業界專家一致認為,數字化設計是電力行業高速度、智能化、精細化發展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
Bentley公司電力業務全球副總裁Arthur Sawall說
中國在世界上可能是最特別的一個市場,它的最大特點是增長非常快。由于這種快速增長,我們的用戶都在尋求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來完成他們的項目。中國的用戶相對于北美和歐洲的用戶來講,在速度和精確性上的追求有更高的要求。我很早就認為,中國的電力市場也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個市場。
Bentley大中國區總裁劉德盛認為
目前電力設計院與建造公司正在合并,還需要做到設計與建造兼顧,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并將設計發揮至最優是設計院面臨的一大挑戰。他認為,數字化設計是電力行業高速度、智能化、精細化發展的保障手段之一。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研究院用戶談到
為滿足業主對項目設計工期、質量的要求,以及設計院進入海外市場,開展EPC總包業務的需要,設計院必須更新設計手段以期提高設計效率、質量,延伸設計服務范圍。通過數據庫的建立、采用專業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可以使設計精細化、高效化、國際化,也可以提取或整合數據庫的數據為業主采購、施工、運營提供數據依據。今后,設計院從提供單一的圖紙產品可以轉化為三維模型、圖表、數據庫等多元化產品,更好地服務業主,同時為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電廠提供保障。
北京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用戶談到
隨著電網設計技術難度不斷增加,尤其是城市電網的復雜程度不斷增加,新技術、新設備、新布置方式不斷出現,以及與周邊環境協調的要求增多,電力行業需要更加精細化的設計手段來實現這些要求。在城市核心地區建變電站,既要與傳統的建筑物相協調,還要與其他的主建筑進行協調;在大型景觀附近建變電站,還要跟風景區的整體建筑相協調。傳統的做法是做二維圖之后去和有關方面協商,但這溝通起來比較困難,基本上很難實現我們理想的要求。而通過數字化的三維設計模式,效果就可以清晰地呈現,溝通非常方便。
Bentley大中國區技術總監何立波表示
數字化設計最大的優勢是數據,數據的應用能夠為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運營和維護提供一個強大的支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往往是多機構、多專業參與,其中包括業主、設計院、建造商、承包商等機構,和結構、通風管道、動力管道、上下水等專業。通過數字化的三維設計,數據相互之間能夠有機地關聯,一旦進行調整,系統能夠提示你、幫助你去做一些判斷和考慮。這就是數字化涉及給大家帶來的益處,它能夠讓我們的設計更加精確,更加準確。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材料都要經過長途運輸。如果數據不夠精準,運到的材料可能就差差之毫厘、誤之千里,耽誤項目工期,造成成本浪費。
Bentley一直追求項目生命周期的數據一致性。從勘察設計階段信息的產生一直到最后的運營維護或者改擴建,如果有一個統一的數據模型,就可隨時取用。有了這些豐富的數據,就等于在電腦上事先建設了一個變電站,而且還可以移交一座數字化的變電站。這些精確而全面的數據,可修正、可查詢、可模擬,這使變電站的養護與管理變得簡單易行。這就是Bentley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說,優秀的設計意味著優質的資產、更佳的效果和更長的生命周期,而差的、沒有數據的設計就意味著不良的資產。
Bentley的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已經融入到其工程內容、過程管理及協同平臺ProjectWise中,把項目周期中各個參與方集成在一個統一的工作平臺上,改變了傳統分散的交流模式,有效地實現信息的集中存儲與訪問,增強了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提高了各參與方協同工作的效率。
Bentley的軟件還具有良好的開放性。Bentley行業銷售總監曲濱舉例說,電氣
控制系統設計工具promis-e具備很多功能,將這些功能開放成API的可編程接口,第三方便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進一步開發,用API來驅動promis-e,更自動化地完成任務。由于其開放性, promis-e可以作為更深入應用的產品。為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Bentley還與合作伙伴對promis-e等產品進行第二次開發。
Bentley大中國區總裁劉德盛總結說
我們在電力行業有多年的經驗,是做軟件的專家。用戶的力量和我們的力量合并起來,共同努力,就會找到一個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案,以支持中國電力行業高速度、智能化、精細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