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持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渦輪流量計從多渠道獲悉,相關部門正在制定一攬子支撐政策,有望于近期集中發布。其中,工信部牽頭組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課題已經結題,正在加快研究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寫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于上半年出臺。此外,包括信息產業、智能制造裝備、新材料等重點領域規劃也已完成,預計于近期發布。
包括稀有金屬產業規劃、新材料產業規劃、信息產業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劃、高端裝備制造業及智能制造裝備發展規劃將陸續發布,有些在2月份就將浮出水面。這對引導相關產業,特別是智能裝備、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起到直接帶動作用。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燕海說:“今年要加快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促進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
他指出,新材料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快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力爭到2015年,新材料產業總體規模超過2萬億元,新材料產品綜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達到50%,”陳燕海說。
另外,有關“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已經設立,且先期啟動了一批項目,其側重在智能裝備產業。以河南、山西為例,兩省各有一個智能裝備項目已納入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計劃,分別獲得了7000萬、1億元補助資金。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綜合多方面信息來看,智能裝備、新材料產業規劃及相關配套政策將為國內企業提供良好的政策氛圍。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rusj6oaq2os.html
拷貝地址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工業4.0時代,智能制造以產品全生命周期價值鏈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集成為核心,以企業內部縱向管控集成和企業外部網絡化協同集成為支撐,以物理生產系統及其對應的各層級數字孿生映射融合為基礎,建立起具有動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和精準執行功能的智能工廠進行賽博物理融合的智能生產,實現高效、優質、低耗、
2020年3月,國家提出了加快新基建的建設進度,汽車出現了新四化:智能化、電動化、共享化、網聯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將成為整個汽車制造行業關注的焦點,同年4月,提出了“積極發展新能源”。今年7月,中央高層級會議提出“支持新能源車加快發展”,新能源、智能大數據、車聯網、無人駕駛、新材料等技術的應用,正在顛
2021中國(深圳)國際合成樹脂新材料展覽會,將于8月在深圳舉辦,國際合成樹脂新材料展覽會是世界新材料產業領軍展會。展會聚集新材料、形成設備、化工原料及應用領域成果展示,展示合成樹脂新材料,推動合成樹脂行業穩步發展。
2021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國家將加大在基礎研究、前沿科技領域研究和存在瓶頸的技術攻堅方面的投入(例如芯片和半導體、軟件、精密機械、精細化工、先進機器人技術、新材料、航空航天技術等),重點支持“四基”領域(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
2019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集成果交易、產品展示、高層論壇、項目招商、合作交流于一體,重點展示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產品。
2018年國際專利申請件數統計發現,深圳占到中國申請件數的52%,大幅超過居第2位的北京市(13%)。深圳借助國家補貼政策等,在5G和新材料等尖端技術開發領域獲得支援,專利申請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由DT新材料發起的“2017碳材料行業百強評選”已于2017年9月份正式啟動,本屆評選活動聯合百余家知名戰略合作媒體共同舉辦,特邀國際學術專家、企業精英、投資人、政府人員和媒體從業者等十余位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為碳材料行業最具代表性、專業性和影響力的評選活動。
馬凱在浙江、江蘇深入碳纖維、石墨烯、特種合金、先進高分子材料等企業和科研機構調研,并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馬凱指出,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我國新材料產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發展中還存在創新能力薄弱、裝備工藝落后、市場培育不足、支撐體系不健
近年來,在中國區域重大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政策體系支持下,以成渝、西安等地為代表的城市,在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及特色優勢產業,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在雙循環新格局、“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戰略作用。裝置,物流,智能制造,魏德米勒,
新興產業承接落后產能,集成電路等高端制造板塊進口替代空間大原文:“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
2017年的初冬,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如約而至。大咖云集、面向未來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是全球新興產業發展的風向標。這一次,來自未來世界的脈絡變得格外清晰,因為各路巨頭們口中都提到了一個詞——人工智能。
十九大剛剛閉幕,多家機構發布研究報告解讀市場影響,挖掘投資機會,多家機構一致認為,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及經濟轉型的需求,新興產業、軍工強國、土地流轉、綠色金融、環保等將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9月10日至9月13日,我國物聯網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博覽會“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將舉行。物聯網被認為是全球下一個蘊含有上萬億市場商機的新興產業,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的整體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
逐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投資高達千億元,規劃產能近500萬輛,遠超《“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目標。
26日上午,在觀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展時,機器人“小曼”和“佳佳”向習近平問好??倳泴@項技術應用于語音翻譯、雙語教學、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給予肯定。習近平強調,新興產業發展令人矚目,希望你們的事業蒸蒸日上。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策部署,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加快推進我國增材制造(又稱“3D打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研究制定了《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年)》?,F予印發,請結合本地區發展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GTF2025將依托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強大的產業鏈集聚效應,積極響應國家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全國制造業產業鏈要素的高效流動,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技術協同創新,強化“產-學-研-用”跨界、跨地域深度交流與合作,構建一個高水平、國際化、多層次的合作交流平臺,為行業奉上一場融合最新技術與深
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軌道交通、船舶和智能裝備及工作母機三大領域集聚了一批優質產業項目。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正式發布,新技術、新產業與新經濟是這一綱要的三大亮點。各級政府多個產業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也將陸續出臺,“大手筆”的投資將為軌道交通等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等清潔能源領域注入發展新動力
11月2日,中國經過7年研發的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大型客機正式下線,這也說明在中國經濟繁榮的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中國制造正在縮小與歐美的差距。
在先進裝備制造業領域,工行于2009年制定了裝備制造行業信貸政策,明確優先支持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先進制造技術和配套服務能力。
今年以來,機械行業延續去年增速下行態勢,工業增加值、總產值、實現利潤、出口創匯、產品產量、固定資產投資等六大主要經濟指標均呈下滑態勢。
常州在推動裝備制造業升級過程中積累的許多經驗和遇到的難題對我們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工業機器人的春天似乎正在逐漸逼近。而在制造業大省的浙江,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的信號正在被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