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國《汽車制造解決方案》(AMS)雜志主辦的第三屆AMS中國國際汽車制造會議日前在上海成功落下帷幕。來自全球各地的數十家業內企業的數百名來賓出席了會議,共同探討各個汽車制造相關話題,交換經驗,相識與互動。
會議上來自汽車制造各個領域的頂級自動化供應商介紹了各自在自身專長領域最新的產品、科技及解決方案,他們包括西門子、ABB、杜爾、庫卡、羅克韋爾自動化、施耐德電氣、通快、AIDA、Eisenmann、Profil、施克與Tornos。
在進入會議的正式議程后,來自各家企業的嘉賓紛紛就自身和整個行業所面臨的問題發表真知灼見。在汽車制造自動化生產方面,來自沃爾沃汽車(微博)的自動化經理Patrick De Schepper參與的環節探討全工廠自動化的可行性。
Patrick De Schepper通過對比沃爾沃Gent與成都工廠的運行情況,尤其是自動化水平的差異,他深入研究了人與機器的各自優缺點,他特別指出自動化生產的產品即使具備再高的可靠性也同樣需要復核。并且高度的自動化意味著需要一支更強大的維護團隊與備用件庫存。他認為整個自動化方案都可以在投產與采購之前進行全面模擬,而人工環節的工人們則需要在工位上得到培訓。另一個反復出現的話題就是全球質量標準的重要性,他宣稱沃爾沃將努力使在中國生產的產品達到瑞典或比利時工廠的同等質量水平。最后他強調了溝通的重要性 – 真正將流程向操作工人解釋透徹,并將沃爾沃的方法進行符合中國文化的改造的必要性。而這一點也正契合了早前Philip Kienle關于同本地合作伙伴密切協作的觀點。
在另一個技術性議題環節中,來自蘇州捷豹路虎的沖壓項目經理Neil McMillan向大家介紹了捷豹路虎所采用的W-DX福特的全球模具設計標準。上海通用涂裝與設備經理魏大衛在涂裝環節介紹了該企業是如何采取措施使涂裝生產階段更加環保。上海大眾南京工廠的廠長Harry Schneider在材料與總裝議題環節介紹了企業下一步的生產擴張計劃,并指出該企業如何在汽車底部采用手工焊接,而在體現產品造型的車身則多采用精確的自動化接合技術的制造安排。來自重慶力帆的物流部部長常軍杰同樣在該環節提出了廠內物流對整個總裝線的重要性。來自北京現代機加工科的技術主管宿航毅在動力總成環節用一個生動的案例學習解釋了老化的設備是如何在生產中產生問題的。來自廣汽乘用車公司的陳建偉副總經理在會議最后的問答環節大致介紹了企業新產品GS5的情況,并強調在不斷迅速調整的市場條件下,很多企業都將目光投入到新車型的開發,而不是標準操作程序的執行貫徹中,他進一步表達了廣汽愿意與各級供應商共同合作,進一步完善企業在這方面的水準。
來自長安標致雪鐵龍的制造工程經理樊春梅介紹了該企業剛剛投資40億人民幣開工建設的新工廠情況,2014年本地化的DS5車型將在此投入生產。新工廠將設有涂裝、車身與總裝車間,同時具備為混合動力車型生產鋁材的能力。新工廠的焊裝線將采用自動化流程,從而提升控制水平與質量,屆時將有兩條焊裝流水線,其中一條專屬線,一條柔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