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驅動能源裝備智能升級。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目標: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主機設計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廣主流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指標,在重要工業制造領域推進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化示范應用。
日前,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目標: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主機設計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廣主流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指標,在重要工業制造領域推進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化示范應用。
工業機器人產業亟需市場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還是要靠市場來拉動,關鍵性的問題還在于質量和關鍵零部件。”在2013年4月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成立之時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宋曉剛表示。
業內普遍認為,市場和技術是機器人產業做大做強的兩個關鍵因素,機器人產業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突破產業化瓶頸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
此次《指導意見》把突破核心技術作為主要任務之一,明確提出要開展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設計、制造、試驗檢測等核心技術研究,攻克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末端執行器、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并形成生產力。
技術上已有破解之策,而在市場方面又如何?有資料顯示,現階段我國機器人擁有量僅是日本的五分之一,美國和德國的三分之一左右;從機器人密度(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上看,日本是339臺,韓國是347臺,德國是261臺,而我國僅為10臺。還有另外一組數據,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主要用于汽車工業及汽車零部件工業,占整個機器人市場的61%,金屬制品業占8%。橡膠及塑料工業和電子電氣行業分別占7%,食品工業占2%,其他工業占15%。
從以上兩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市場應用情況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國內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空間廣闊,尤其是在裝備制造業。
能源裝備產業升級尚需催化劑
能源裝備業除了貫徹落實既有的轉型升級戰略措施外,諸如柔性制造、人工成本控制和生產效率提升等也是推進轉型升級的發力點。
以人力成本來說,目前我國的制造業人力成本正逐年增加,在過去的3年時間里,我國人力成本增長近60%。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我國能源裝備業之所以出現中低端過剩的現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準入門檻較低,使得企業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領域。
“為了有效控制人工成本,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性能質量,我們逐步意識到在高污染、高危險、對精準效率要求高的生產環節采用工業機器人作業。”多位設備制造商表示。
據了解,工業機器人有著精準自律、人機一體、感應識別、超柔性、強大的學習和自我維護能力等特點,其精準度高、速度快、工作時間長、解放勞動力及低成本運轉等特性對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是直截了當的方式,而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而現階段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范圍一直在不斷擴大,能源裝備領域也出現了各色各樣的機器人身影。如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自動修井機、折臂抓管機器人、移動式液壓舉升油管枕、油管接箍檢測器、污油污水自動處理裝置、修井作業管桿自動操作機、自動鐵鉆工、鉆臺排管機器人等產品,在陸地、海洋石油鉆修井平臺作業上施展著功力。
在新能源領域,ABB緊湊型高速機器人可處理硅片和太陽能電池,工作范圍超過3米的大型機器人可處理太陽能電池組件等主要部件。國家電網公司電力機器人重點實驗室的變電站設備巡檢機器人、高壓帶電作業機器人等,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有效支撐,降低了人工作業風險,提高了生產效率。
恰如《指導意見》中所述,推進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和發展,對于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帶動相關學科發展和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和工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工業機器人與能源裝備實現雙贏
智能制造一直是這幾年能源裝備業方興未艾的焦點。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是《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也已經初步形成。
近年來,依托重點工程和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油井多相流檢測設備、1600噸級加氫裂化反應器、百萬噸級乙烯工程三大離心壓縮機組、百萬噸級乙烯冷箱等能源裝備取得自主化、智能化突破。
智能制造裝備呈現出自動化、集成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以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例,百萬噸級及以上大型乙烯、大型PTA自動化生產線的系統集成、大型煤化工自動化關鍵裝備、大型液化天然氣生產儲能自動化關鍵裝備、大型天然氣長距離輸送系統、大型煤炭井下自動化綜合采掘成套設備及大型露天礦自動化成套設備的科研攻關,將能源裝備業智能化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根據《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所述,智能制造裝備是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工業機器人作為智能制造裝備最為能動的元素,在技術儲備方面與智能制造其他領域有著諸多共性,這為其進入高智能化的能源裝備業提供了便捷,既滿足了產業自身對市場的需求,同時也將驅動能源裝備產業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轉變。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2025年6月4日至6日,由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與東浩蘭生會展集團聯合主辦的2025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本屆展會,展覽面積突破10萬平方米,覆蓋5大展館,匯聚全球1200余家頂尖企業。電機,自動化,伺服,工業機器人,安川電機,
華北工控基于瑞芯微旗艦級AIoT芯片RK3588,新發布15.6寸工業平板電腦PPC-3156QAR,以國產ARM芯片方案替代了傳統X86方案,支持工業機器人控制界面、生產線MES系統終端、光伏電站管理終端、車載終端、醫療影像終端等場景應用。接口,
2025年4月22日,第三十三屆中國國際電子生產設備暨微電子工業展(NEPCON China 2025)在上海世博展覽館正式拉開帷幕。NEPCON China首次設立"NEPCON 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拆解區",以"本體互動展示&具身智能技術+核心零部件拆解展示+技術沙龍"四大維度,為人形機器人從業者打造技術與商業交融的深度交流平臺。應用,論壇,工
隨著宇樹人形機器人在今年春晚的一舞,給機器人領域的發展再添一把火。在過去十年間,中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的全球占比已經從約五分之一提升至超過全球總需求的一半。中國本土機器人制造商也已顯著擴大了國內市場份額:本地供應商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年安裝量中的占比從2020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47%。論壇,控制,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數據:目前,全國已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代表了我國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的領先水平。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系統,
歡迎大家來到安川機器人基礎操作培訓線上課堂第十一期!編程,切換,工業機器人,
安川工業機器人基礎操作和編程相關的內容,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的這兩期,將為大家安排實際使用工業機器人時,常用的一些操作和設定技巧,希望能幫助大家更規范更高效地使用機器人。機器人培訓,
華北工控基于工控機的核心設備支持積極部署工業機器人領域,采用英特爾、AMD、恩智浦、瑞芯微、海思、海光、飛騰、兆芯、龍芯等多平臺智能芯打造了X86架構和ARM架構系統完善的工控機產品體系,能夠提供強大的數據處理、互聯互通以及安全性能。
21日,據工信部消息,由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三部門聯合印發《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的通知。根據實施方案,中國能源裝備發展的主要任務集中在15個裝備領域。在附件《能源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中,涉及多項自動化熱點領域,包括工業機器人、無人機以及各種智能控制系統和傳感器技術,可見
在業內看來,能源領域的大型發電、輸變電設備,大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裝置等需要大批重型、精密、多坐標、高效、專用數控機床進行加工制造。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體系。同時《綱要》還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發展非化石能源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減少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的排放總量等目標。能源行業一方面要
力促能源裝備產業綠色發展,工信部日前明確三大著力點,其中首次點名大力發展智能電網和特高壓。 3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辦的“2011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表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裝備產業以及能源裝備制造的相關支撐技術和裝備,加快促進能源裝備的綠色低碳發展。他特別指
經過數十年努力,中國能源裝備的設計技術水平在“十一五”期間有了長足進步,先后成功研制12000米石油鉆機、千萬噸煉油成套裝置、百萬噸乙烯成套裝置關鍵設備、百萬噸級PTA成套裝置關鍵設備、大型石化通用設備等。 隨著“十二五”正式開局,中國又對能源裝備產業確立新的發展目標。上周召開
近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將努力把能源裝備制造業培育成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期間,我國能源裝備的方向是從陸地向深水發展,從非智能向智能化發展,而國產化仍然是一條主線。 經過數十年努力,我國能源裝備的設計技術水平在“十一五”期間有了長足進步,先后成功研制12000米石油鉆
隨著“十二五”正式開局,中國又對能源裝備產業確立了新的發展目標。近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將努力把能源裝備制造業培育成我國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中國石油[11.42 0.26%]和石油化工裝備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趙志明表示,“十二五”期間能源裝備的方向是從陸地向深水發展,從非智能向智能化發展,而國產化仍
據陜西省發改委介紹,今后三年陜西將大力發展能源裝備制造業,力爭到2012年能源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2600億元,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 能源裝備制造業一直是陜西重要的產業之一,2008年陜西省規模以上能源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78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13%,占全省裝備制造業的50%。為更好地促進
7421
1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