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至11日,世界最大的工業博覽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德國如期舉行。此次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從多角度展示了柔性化工業生產模式:工業生產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并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
德國工業確定標準
克科勒爾指出,全球的生產必須越來越強調個性化柔性化,同時保持競爭力,而數字化就提供了最佳條件,使生產線擁有足夠的靈活性,不局限于只固定生產一種產品,相關信息就存于初產品內,并對機器發出加工指令,比如:“周一和周二用不同噴漆。”他指出,本屆漢諾威工業展就是要展示生產手段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他強調,德國工業界數年前就確定以“工業4.0”為發展目標,對漢諾威工業展而言,這是件很幸運的事情。
當然,參展的不只是德國企業。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展參展的有65個國家的5000多家企業。不過,許多產品在世界占領先地位的德國企業自然極力要在“主場”有特別風光的表現。例如,西門子就搭建了一個巨大的展區,展示了一條現代化的汽車生產線。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系統設計負責人埃伯勒指出,主顧們現在的愿望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生產商必須具備相關的靈活性和實現主顧要求的能力,在這方面,智力型工業自動化便是唯一的途徑。
開放式標準及系統
在軟件巨頭SAP的展臺,人們也可以看到西門子的自動控制系統或別的德國生產商的其他部件。一名SAP專家就指出,這就是各方努力的方向-加強攜手合作。展臺上展出的是某種生產所需的所有部件和層面。西門子負責控制技術;輸出控制寄存器所使用的是一種開放型交流標準,而這一系統又能同SAP的加工軟件和其他系統相交流。按這位專家的話來說就是,所有這些系統都處于不斷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從而能夠不斷改進,這是一種開放式標準和系統,可以靈活實現所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