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遭遇經濟下行壓力,但是在2014年我國制造業的成績依然引人注目。面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需求不足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的形勢,制造業整體9.4%、裝備制造業10.5%的增加值增速,對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來說實屬不易。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制造業的規模優勢短時間內仍難以彌補技術、品牌和增值服務等方面的不足。而這,正是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關鍵環節。
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工業轉型升級進展較快,但制造業面臨的技術創新能力薄弱,核心部件、基礎材料和關鍵設備缺乏等問題依然突出。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普遍開始重新審視制造業并加大政策支持和企業投入。比如美國的制造業回歸、德國的工業4.0等,都有可能造成全球工業產業鏈布局的再調整。隨著人力資源成本的提高、環境資源約束的增強,我國工業原有的成本優勢難再保持。
從全球范圍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互聯網與產業融合,3D打印等新興技術興起,傳統的工業生產供應鏈、生產者與消費者關系都將迎來大變革。我國制造業要保持規模優勢,必須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依靠技術創新,加強信息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應用,提高制造業的智能化和服務化水平,走以技術提升制造業水平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