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資撤退潮到馬桶蓋回國記,2015年對于中國制造企業而言,注定無法平靜。在社會各界的高度聚焦下,國家對于中國制造業的關注與扶持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月5日,“互聯網+”概念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現身,成為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靚麗”的一筆。
“互聯網+”的內涵在于“融合及提升”,雖然是一個新詞,但并不陌生。短短的20多年,互聯網實現了與通信、娛樂、商業、工業等的融合,無論是“進駐”何種產業,都大幅提升了該產業的競爭力,促其“華麗轉身”。“互聯網+”行動計劃,為產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與此同時,當深圳制造業轉型遇到“互聯網+”,勢必擦出火花。
就享有“制造業天堂”美譽的深圳而言,傳統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更是消費電子的天堂,衍生了各類智能終端、電子產品,也充斥著各種山寨的產品,但無論怎樣的外觀“復刻”、硬件高端,都難以彌補軟件系統方面的軟肋,這也是深圳制造業的集體硬傷。
2008年,深圳把互聯網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發展非常迅猛,互聯網應用日益廣泛,滲透到傳統制造業方面,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互聯網無疑為深圳制造業打開了駛向快車道的“入口”。良好的互聯網經濟和產業基礎讓深圳具備了推動和實施“互聯網+產業鏈”戰略的條件和優勢,再加上政府對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大力扶植,如今,不僅一些互聯網企業電子商務做得有聲有色,很多深圳傳統制造業也積極“觸網”,紛紛借助互聯網轉型升級,并取得不俗業績。
深圳知名企業中興通訊就是借助“互聯網+”轉型的一個成功者。
“萬物移動與融合的時代到來了。”中興通訊董事長侯為貴在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個傳統的手機制造企業,中興通訊也面臨著轉型升級。新時代要求通信和各行各業相結合,德國提出了“工業4.0”,美國提出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順應時代變化,中興通訊的未來戰略是M-ICT戰略:M指的是萬物互聯,而ICT是傳統的信息通信技術。據業界預計,到2025年,全球的連接數將達到1000億個,人們對通信行業的需求依然旺盛。
2014年,中興通訊推出自主研發的大功率無線充電系統,該系統是由中興通訊CGO實驗室歷時3年進行項目孵化的重要藍海戰略拓展項目,代表了當今全球汽車無線充電的最高技術水平。該系統由中興通訊研發的手機無線充電項目拓展而來,在系統中又利用到信息交互、計費、遠程監控等信息技術,是一項典型的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相融合的項目。
隨著4G的應用普及以及5G的到來,信息行業進入M-ICT時代的步伐在加速,智能終端將成為掌控人、機、物的入口,成為一切連接的核心,安全及語音交互成為各大廠商關注領域,尤其是語音將成為繼鍵盤、觸摸屏之后第三種人機交互模式。中興是目前中國國內最早布局手機語音技術的終端廠商之一。2014年9月,中興通訊發起成立“智慧語音聯盟”,Nuance、Audience、高德、百度、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等語音技術權威機構均加入進來,并發布了行業首個智能語音技術規范標準“5A標準”。侯為貴說,中興通訊開啟了工業4.0的道路。
工業4.0,是智能制造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有人這樣描述工業4.0帶來的巨大改變:以一臺哈雷機車為例,在現有工業條件下,從需求到生產,從制造到銷售,需要21天。而在工業4.0時代,只需要6個小時。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深圳甚至中國制造業來說,發展工業4.0的路徑應從全球戰略高度來架構和布局,搶抓先進技術發展先機,加緊建立更多新興技術的研發總部、孵化總部和運營總部、創新總部,對新興技術要從高起點切入,像硅谷那樣營造更多全球化的創新中心。
而從國際制造業發展趨勢來看,大概10年后,機器人、3D打印、人工智能、傳感器等核心技術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將進一步完善和成熟,并在新一輪產業布局中得到廣泛應用。
“互聯網+”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概念,是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其本質是創新。傳統制造業搭上他的“順風車”,工業4.0距離中國制造業也許就不那么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