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包括“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工業軟件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5類關鍵技術標準以及10大應用領域在內的不同行業的應用標準。辛國斌表示,計劃每2-3年對《建設指南》進行修訂。
1月6日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解讀《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辛國斌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建設指南》明確了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總體要求、建設思路、建設內容和組織實施方式,從生命周期、系統層級、智能功能等3個維度建立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參考模型,并由此提出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框架包括“基礎”、“安全”、“管理”、“檢測評價”、“可靠性”等5類基礎共性標準和“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工業軟件和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5類關鍵技術標準以及包括《中國制造2025》中10大應用領域在內的不同行業的應用標準。辛國斌表示,計劃每2-3年對《建設指南》進行修訂。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制定并發布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為智能制造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立項提供依據 。《建設指南》是指導未來一段時期內智能制造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立項及制修訂工作的依據,同時也是對智能制造標準進行科學管理的基本依據。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涉及多個行業、多個技術領域。依據《建設指南》的相關要求,充分結合我國制造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總體發展布局,適時制修訂符合我國國情的智能制造標準,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二是有利于推動解決制造環節互聯互通、跨行業跨領域標準化問題。《建設指南》全面納入與智能制造密切相關的基礎通用、關鍵技術及重點行業應用標準,并對已制定、制定中的標準進行了全面梳理,以聚焦制造業優勢領域、兼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出發點,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原則,主要面向跨領域、跨行業的系統集成類標準,通過統籌標準資源、優化標準結構,重點解決當前推進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數據集成、互聯互通等基礎瓶頸問題。
三是明確了立足國情、開放合作理念。《建設指南》依據我國智能制造標準基礎差,行業發展不平衡等特點,充分考慮標準的適用性,突出強調適合中國國情的標準制定與產業化;《建設指南》的部分內容充分借鑒了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的相關標準化內容,并與先進制造國家和國際標準化組織進行參照,推動將相關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同時,也要將適合我國制造業發展需求的國際標準適時轉化為國家標準,努力建設一個兼容性好、開放性強的標準體系。
四是有利于建立與時俱進、持續進行的標準完善機制。 《建設指南》是基于當前智能制造的技術特點以及對智能制造的認識進行編制的,但智能制造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龐大系統,產業界對智能制造的認識將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產業的發展,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涌現,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將進行動態調整和完善,計劃每2-3年對《建設指南》進行修訂。大力推動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建立,不斷推出重點行業智能制造標準,并率先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到2020年,力爭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基本實現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全覆蓋,并在制造業全領域推廣應用。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一座璀璨耀眼的智能化綠色集約新型礦山——浙江瑞軒礦業有限公司,正以嶄新的面貌閃亮登場。瑞軒礦業自投建伊始,即堅定秉承“兩山理論”的發展理念,遵循省級標準完成綠色礦山建設和相關工作,積極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
一座璀璨耀眼的智能化綠色集約新型礦山——浙江瑞軒礦業有限公司,正以嶄新的面貌閃亮登場。瑞軒礦業自投建伊始,即堅定秉承“兩山理論”的發展理念,遵循省級標準完成綠色礦山建設和相關工作,積極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
一座璀璨耀眼的智能化綠色集約新型礦山——浙江瑞軒礦業有限公司,正以嶄新的面貌閃亮登場。瑞軒礦業自投建伊始,即堅定秉承“兩山理論”的發展理念,遵循省級標準完成綠色礦山建設和相關工作,積極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
中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進入全面落實階段及爆發期,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配套產品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昆侖海岸做為傳感器與數據采集產品供應商,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上,必須全力奉上我們的高品質,高性能產品。傳感器,變送器,安全柵。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強化城市規劃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提升城市建筑水平、推進節能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公共服務、營造城市宜居環境、創新城市治理方式等重要舉措。
近年來,國網吉林電力加快智能電網建設,開拓能源利用新領域,打造智慧鄉村。當前,傳統的電網正越來越“聰明”,智能便捷的生活正一步步向我們靠近。
5月12日,中國最長的特高壓交流工程榆橫—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正式開工,同時,我國新增特高壓電網投資達到4500億元,特高壓電網進入全面提速大規模建設的新階段。
4月2日在京發布了《國家電網公司促進新能源發展白皮書》,國家電網公司提出,每年建設2700萬千瓦新能源并網工程,保障2020年前風電年均新增規模1700萬千瓦、光伏發電1000萬千瓦裝機的并網。
當前,工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產業的持續升級帶來了很多新的機會。對于提供自動化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工業自動化企業來說,如何在新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快速響應的同時,也是技術與解決方案的全面競爭。臺達,控制,智能制造,
由《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第十六屆“綠色發展 低碳生活”主題對話于 6月27日在北京舉辦,活動以“擁抱零碳未來”為主題,近百名來自政產學研等領域的綠色同行者共謀綠色發展、共商零碳未來發展路徑。臺達集團-中達電通總經理宮鴻華受邀參與Deeptalk圓桌論壇,電源,電力,智能制造,
6月28日至29日,英科醫療(300677.SZ)在山東淄博總部舉辦首屆粉絲節?探廠狂烤記活動。百位粉絲受邀走進企業,共赴一場集工業探秘與燒烤狂歡的獨特盛宴。這不僅是一次企業開放日,更是英科醫療對于和用戶互動方式的新探索。智能制造,生產線,
9月10-12日,CIOE 智能傳感展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辦。這場備受矚目的行業盛會,聚焦智能感知技術在消費電子、智能駕駛、工業、機器人等重要應用領域的新需求,是企業尋求智能傳感新產品及創新技術、開展商貿洽談與交流采購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展會,智能制造,傳感器,
2025 年 6 月 11 日,恰逢中國與歐盟建交 50 周年之際,“中國歐洲職業教育與高技能人才發展國際交流會議” 在山東青島召開。倍福中國作為歐洲在華企業嘉賓受邀參會,校企合作專員錢生參與圓桌對話并分享了企業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教融合的實踐經驗,展示了倍福在智能制造人才培養領域的前瞻性布局。以太網,自動化,
6月12至14日,“2025臺達電力電子新技術研討會”在蘇州吳江舉辦,來自14所高校400多位專家與師生,聚焦于推動產學之間的前瞻技術交流,邀集多位學界與業界專家,分享于電力電子技術基礎研究、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與挑戰等研究成果與觀點。電源,智能制造,
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的雙重驅動下,光伏產業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已突破350GW,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美元,行業前景大有可期。臺達,服務,智能制造,中達電通,
本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熱點頻現,多項重要會議、技術發布及產業政策動態集中呈現,共同勾勒出中國制造業數智化轉型與產業創新的蓬勃圖景。機器視覺,
根據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相關標準化技術組織等單位已完成《轉杯紡棉本色紗》等246項紡織、化工、冶金、建材、石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在以上標準批準發布之前,為進一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特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15年5月30日。
1月19日,濕紙巾標準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全國造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陳曦主持,全國造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副院長盧寶榮致詞。恒安、寶潔、金佰利、強生、花王、潔雅、維達、東冠、小護士、韓東、艷勝等濕巾生產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目前,GB/T 20808-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