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行業尚處發展初期,即將步入高速發展期。依據Garter2015年技術成熟度曲線(該曲線位于產業發展初期),物聯網已經進入炒作周期峰值,未來5-10年內物聯網行業將迎來爆發式快速增長階段。
中國制造業規模位列世界第一,門類齊全、體系完整,在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中國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制造業與先進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中國制造2025”正是基于在制造業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競爭制高點、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制造業亟待突破大而不強舊格局的復雜背景。
從趨勢上來說,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制造業生產方式、企業組織、產品模式都將發生巨大變化,譬如生產方式智能化、網絡化,企業組織扁平化、虛擬化,產品模式定制化、服務化。事實上,“中國制造2025”這些發展趨勢正對應著當下企業所面對的內部挑戰和外部環境的雙重壓力。只有將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才能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進而有能力緩解企業內外部壓力。
具體路徑又在何方呢?
制造業企業必須高瞻遠矚主動求變,積極順應國家戰略和市場要求,充分把握新工業時代下信息資源帶來的機遇,根據自身已經具備的能力和戰略目標確定發展和轉型的路徑,構建以數據洞察為基礎、賦予價值創造智慧內涵并通過協同互聯形成集制造和服務為一體的全球化價值網絡。
具體而言,就是一方面要對價值創造的三要素——參與者、產品、生產——進行智慧賦權,另一方面還讓它們彼此之間協同互聯。對于參與者來說,要從“以企業生產為核心組織各類資源”轉向“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組織各類資源”,從線性價值傳遞方式轉向網狀價值交互方式,讓更多的參與者融入價值創造并且其角色更加多樣化。創建智慧的參與者的核心能力包括挖掘消費者需求、進行客戶關系管理、實現產業鏈資源協同;對于產品來說,產品價值卓越性和體驗超越客戶期待,個性化和服務化產品與客戶需求契合度更高,產品研發呈現開源化、集成化、協同化趨勢。
創建智慧的產品的核心能力包括建立集成產品研發模式、利用大數據優化開發、提供智能產品、進行產品數據管理;對于生產而言,提升效率和控制風險是設備變革的兩個驅動因素,設備與設備之間信息交互更高,交互過程更加準確和快捷。創建智慧的生產的核心能力包括實現自動化控制、實行生產制造執行管理、進行預測性維護;對于協同互聯來說,就是要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跨界、跨地域的資源配置,基于大數據分析實現定制化、柔性化、自動化生產,實現業務模式創新及服務轉型最終達到共生共贏。創建協同互聯的核心能力包括:推進客戶協同創新、實現全球化整合運營、推動服務型產品的創新和運營。
據國內券商報告稱,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M2M市場,且低功耗廣域網技術將額外提供7.3億連接,使得總連接數超過10億。到2025年,預計全球280億臺互聯設備中有50%將適用于低功耗廣域網絡連接。而且,互聯網時代的公司都百億美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司是千億美金。物聯網時代預期會產生萬億美金的公司。對于中國眾多制造業企業來說,這是別人眼里的金光大道,可能卻是自己的羊腸小道,只有走出去才是另外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