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第三大移動手機屏生產商瑞必達公司,長長的圍墻后面,數百臺機器在運轉。一排排玻璃出現在這些充滿指示燈和電線的大型立方體上。經過裁剪后的玻璃部件先經過8小時處理,然后再使其變得符合在中國生產的不同品牌智能手機的標準。
據法國《世界報》9月2日報道,這家工廠里有900臺機器,一臺機器8小時可生產400個手機屏。過去,每臺機器需要一名員工。而自從安裝了特別先進的機器人以來,一名技術工人如今可監管18臺機器。結果是,剪切手機屏、確保搬運和維護所必需的人員不足百人。瑞必達高管李景軍(音)肯定地說,用人是3年前的1/10。
這家位于東莞的工廠提前實現自動化得到了廣東省高達15%的資金資助。該援助屬于“機器換人”計劃范圍。
報道稱,2014年,中國呼吁“機器人革命”,這既可讓國家產業升級,同時還可應對已經顯示出來的勞動力短缺。因為2015年底已經被放棄的獨生子女政策,中國適齡勞動人口從2010年起開始減少。李景軍還自豪地說,“我們已在4.0工廠生產,也就是沒有一個工人”。
TCL電視機生產商或許已經有了這些“黑工廠”中的一家,之所以有如此綽號,是因為沒有工人,甚至都不再需要開燈了。
瑞必達公司及其只有幾名員工在數百臺機器中“閑逛”的工廠象征著東莞成功的經濟過渡。其他一些中國電子行業的大企業(如分別在全球智能手機銷售中名列第三、四、五位的華為、Oppo、Vivo智能手機的制造商)也都在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