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軍民融合企業認定數量全市第一!
俗話說:國不富不可以養兵,兵不強不可以御敵。說起“軍民融合”,小仙首先想到的就是“國之重器”飛機大炮、艦船導彈,還有軍事科技民用后帶來的種種便利:比如無處不在的太陽能;又比如北斗導航;醫用CT;核電站;激光;玻璃鋼……

其實,作為國家科技城,綿陽發展軍民融合產業自當“舍我其誰”;位于中國(綿陽)科技城核心區的游仙,更是將“軍民融合”列為四大興區戰略之首。
那么問題來了——游仙究竟有多少軍轉民、民參軍的企業?
近日,綿陽市經信委在官網上對我市首批通過認定評審的238家軍民融合企業進行了公示,游仙區37家軍民融合企業在列,認定數量居全市各縣市區第一!
來看看游仙這些牛掰的軍民融合企業都有哪些個?
這批企業涉及機械、化工、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領域,包含軍轉民、民參軍企業,其中規上企業占23家,企業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截止10月底,37家企業實現產值106億元,增速15%,產值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38%。
接下來看:什么樣的企業能被認定為“軍民融合企業”?
2015年12月,綿陽為鼓勵和扶持軍民融合企業發展,做強做優做大軍民融合產業,在全省率先開展軍民融合企業認定評審,出臺《綿陽市軍民融合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行)》,并制定了10項認定標準,規定在綿陽市依法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且正常生產經營滿一年以上的工業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為軍民融合企業認定范圍。 除了“軍轉民”、“民參軍”企業外,符合國家軍民融合推廣目錄的企業,從事軍民兩用技術成果交易和轉化的企業,也都在軍民融合企業認定范圍中。具體要求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軍工企業、國防科研院所(校)整體轉制為生產性和技術服務性的企業;
軍工企業、國防科研院所(校)等投資成立的、以科技成果入股的全資或合資的企業;
軍工企業、國防科研院所(校)等利用自身資源提供技術服務所成立的全資或合資企業;
軍工企業、國防科研院所(校)等科研人員(管理人員)、軍轉干部領辦創辦的高新技術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
承接軍民兩用技術成果從事生產性的企業,或從事軍民兩用技術交易為主的生產服務性企業;
直接承接國防軍工采購合同,為國防軍工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整機產品、軍需物資或技術服務的企業;
為軍工企業、國防科研院所、軍隊保障維修企業、民口配套等單位生產的軍品提供配套的企業;
為保障軍品生產提供特種設備、專用設備或關鍵重要設備的企業;
納入《軍用技術轉民用推廣目錄》、《軍民兩用產品與技術信息共享目錄》或《民參軍技術與產品推薦目錄》的企業;
取得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保密資格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和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書其中之一的企業。
自今年3月軍民融合企業認定工作啟動以來,區軍民融合局4招連發,強力推進軍民融合變“規劃圖”為“實景圖”——深入企業加強宣傳,組織培訓,協助企業做好申報基礎工作;制定扶持措施,從人才引進、自主研發、技改擴能等方面,為軍民融合提供全產業鏈支撐;規劃建設軍民融合產業園及4萬多平米的孵化器,促進企業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組織開展智能制造機器人高端峰會、軍民融合創新大賽、科博會游仙軍民融合專場推進會及科博會中物院主題日等大型活動,為企業提供展示對接交流合作的平臺……
認定是企業參與軍民融合發展的“敲門磚”。獲得軍民融合“身份證”的企業究竟有哪些“實惠”呢?小仙從區軍民融合局了解到,看得見看不見的好處還真多!包括——將能享受到貸款、研發、技改等系列政策支持(參見11月24日“游仙發布”頭條推送《要把這件事辦好,游仙不止拿出一億真金白銀》或《游仙區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十條扶持政策(試行)》);
“認定”有利于企業進一步規范經營,促進企業提高研發創新能力;
”認定”為一個地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提供了基本標準,為政府產業發展決策提供依據。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軍民融合的“風口”,等你哦!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nulk994ch2i2.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