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紡織行業不好做,但前不久西班牙服裝巨頭Zara創始人超越比爾蓋茨成為新全球首富,而日本服裝巨頭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也是日本首富。這兩大品牌都是大家所認為的‘傳統企業’,對比強烈的是,中國的大批本土品牌服裝鞋帽卻在一個個破產,大批百貨門店關門大吉。這說明什么?我們的產品不夠好!”
日前,“2016年福建企業管理提升系列活動”走進泉州,龍峰國際集團副總衛巍,在分享企業管理創新經驗時表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消費正在大升級,而基礎性的商品消費并未被很好滿足,這就是商機。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企業,傳統產業應該深耕,而不一定要“走出來”。
傳統產業并不意味著衰落
深耕磚機行業37年,福建泉工股份董事長傅炳煌可謂是中國磚機行業的元老級人物。在很多人看來,磚機也是傳統產業。但傅炳煌認為,制磚是一門藝術,與國際一流品牌相比,國內磚機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如德國策尼特1962年的磚機設備,到現在仍然可以一天21小時不停運行,而且都是馬力全開以12秒以內的速度打路面磚,而目前很多國內磚機設備仍不及這臺服役幾十年的設備。
為了獲得全球最領先的技術,泉工股份用資金換取創新時間,在2014年收購了德國近60年磚機企業策尼特公司,并在德國設立泉工德國技術研發中心,不僅掌握了全球最成熟的免托板設備技術,同時也擁有了德國變頻磚機6大核心技術。
廈門市博格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甫弘指出,龍峰國際集團和泉工股份,分別屬于紡織和機械裝備兩個傳統行業,在其他企業感覺到發展處于瓶頸期的時候,它們卻仍然做得風生水起。可見傳統行業并不就意味著衰落,主要看企業如何讓其煥發新的活力,譬如華為賣手機已經超過互聯網思維的代表小米,海爾十幾萬人的企業也已經轉型成功。
全員創新打造合伙人制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制造業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逐步消失,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價格、資源類產品價格的上漲趨勢不可逆轉,必須依靠創新,不斷創造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才能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傅炳煌指出,創新雖然只有兩個字,但要實際落地卻牽涉很多細節,從車間生產工藝的改進,到原材料、設備的更新,再到管理、銷售模式的變革,創新的角度有很多,而每一個小小的創新都能給企業帶來進步。泉工股份通過打造合伙人機制,讓員工參與生產經營,提高員工參與企業管理創新的積極性,使公司成為員工成長、創業的好平臺。
而在龍峰,創新也從來不只是老總才在想的事,每個員工都被灌輸了創新的意識。從上到下各個部門,甚至是清潔工,每周都要提交改善提案。通過日積月累的推廣實行,龍峰的創新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針對羽絨服容易透絨,需要車縫線的問題,有員工提出了雙層織造的建議,最終解決了行業性難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在此基礎上,又有員工提出在衣服內增加儲能條的設想,打造可移動穿戴的設備……”諸如這樣的創新,在龍峰不勝枚舉。
1 2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