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00年左右全球科技焦點的思科,代表了互聯網10年的輝煌,那么今年大火的NVIDIA,則可能代表了剛剛開啟的AI時代。思科為互聯網提供基礎架構,而NVIDIA為AI提供驅動力。AI從70年代就跌宕起伏地發展,早期一直是學術界自High,基本未曾走入老百姓的身邊;如今,借助算法、芯片及數據,人工智能火熱起來,尤其是工業界反超學術界。群眾觀感也是冰火兩重天:有人擔心人工智能未來威脅人類,有人認為人工智能的目前很多表現是“人工弱智”,仍然不值一提。
客觀地講,目前人工智能尚屬起步階段,確實產品良莠不齊,各種偽智能宣傳的天花亂墜,但實際效果讓人大失所望。人工智能形式不是一定要科幻Style的、類人的、有胳膊有腿的機器人,而是很可能是一個輸入法、一個外賣應用、打車軟件、甚至新聞推送APP等,都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是一個具體行業,而是一個技術驅動,可以滲透到各個行業,即所謂的+AI。但目前,人工智能比較火熱的表象還是停留在自動駕駛、人臉識別等領域。
據說大概在五年前,我國公安系統內部出現了圖偵大隊——公安局內一個專門做圖像偵查的子部門,一線城市圖偵大隊可能有300-500人規模,是整個公安局較大的部門,伴隨城市攝像頭數量激增,人數可能還會擴展;但伴隨AI技術在安防監控領域應用,圖偵的投入未來可能重在技術及設施,人員有望減少。
AI未來已來 安防強勢先行!
目前,圖偵領域比較成熟的應用是“車牌類”,車牌識別成熟,數據碰撞、軌跡分析、智能布控等手段屢屢立功。很多人抱怨抓車牌一抓一個,人販子沒抓幾個。其實車牌識別技術成熟、160邁以下識別率達90%以上;其次車都是沿道路行駛,布控容易;最后,車輛違章的規則很容易設定。如果嫌疑人舉著440*140的牌子在馬路上穿梭,其實也很容易逮到。可惜他們不走尋常路、帶帽帶罩帶眼鏡,所以即使偶爾出現在治安的攝像機下,也不容易識別。
圖偵代表了人臉識別在實戰領域的進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機場、口岸、車站、地鐵開始部署人臉識別,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部署人臉識別環境還是比較合適的,室內光線好、通道范圍小、攝像機角度合適,目標距離近,并且都是高大上的行業,基礎設施比較好(大多是高清、網絡攝像機)。對于突發要案或者緊急協查,在1:N(靜態模式)的識別模式下,或M(小):N(動態模式),那么基于目前人臉識別誤報率(按97%)及服務器計算量,系統負荷力及誤報率都是可以接受的,但破案效率及提供的有價值情報信息則非常巨大。
人臉識別進行布控的優勢是不基于證件等其他容易復制或篡改身份特征。
目前北京地鐵有1000多個車站,早期地鐵站攝像頭數不多,后來逐漸增加,早期是模擬攝像機,后來MPEG-2/4編碼、后來H.264高清,目前每個車站平均100個攝像頭是有的。其實在進站口、閘機口等“要塞”進行升級或者部署人臉識別攝像機即可,而不可能按100個攝像頭這么計算,這樣,總體人臉識別攝像機數量沒那么多,M:N模式的運算力和錯誤數量也沒那么恐怖,不至于導致人臉識別系統崩潰。
再說街頭的攝像機,街頭的攝像機是“廣域、大范圍監控及巡邏”的用處比較多,以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對戶外光線、角度、距離、人臉像素(80*80像素比較理想)等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基于戶外大范圍巡檢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已經有AI廠商基于此痛點進行定向研發,據稱50米范圍識別人臉如探囊取物。此產品的出發點及市場空間非常好,但是尚未落地,沒有反饋,并且單體價值應該不菲。
回到安防產業,基于AI的安防監控,絕不是幾年“智能分析”時代群魔亂舞的格局,未來真正能敢于宣傳自家是“AI+安防”的可能無非三五家。AI的研發,需要的GPU集群,最新的Tesla V100高性能計算卡造價百萬,AI研發人員年薪動輒百萬,AI算法需要千億視頻海量大數據“喂養”,試問有幾個安防公司能承受如此?安防人工智能四個核心競爭壁壘:算法能力,數據能力,產品化能力,渠道能力。
AI技術方面,一些新興的算法公司有一定優勢,如曠視、商湯、云從等,但是在安防行業積累及數據方面,遠不如老牌安防公司如海康、網力、大華、宇視、科達等公司。AI從實驗室的科學家身邊,走向工業界,算法是其一,數據能力、產品化能力及渠道能力,更是考驗。AI大幕剛剛開啟,安防行業作為先頭部隊,攜AI重火,實戰力提升幾何,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華北工控基于嵌入式力量助推AI技術與軍工國防裝備產業的融合應用,基于ARM Cortex-A55四核@1.4GHz處理器推出國產化主板EMB-3541,在自主可控、邊緣計算、實時控制、多媒體處理、IO擴展及工業級可靠性等方面表現突出,是特種裝備無人機核心控制單元的理想選擇。安防,智能化,
邁入智能時代,AI視覺應用已深入滲透到工業檢測、醫療影像、安防監控等行業領域,形成了龐大的增量市場。華北工控憑借快速響應和工控機全棧定制生產能力加碼布局AI視覺領域,新發布X86架構多網口工控機BIS-6960I-A12TW-24V。系統,
智能網絡攝像頭的應用已滲透到公共安防、智慧城市建設、工廠安全管理等多領域,市場規模增長迅猛。華北工控助力客戶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與升級,打造了機器視覺專用工控機EPC-7893M20,可作為智能網絡攝像頭自動化測試產線的“控制中樞”。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官網發文要加快推進高清超高清電視制播能力建設,加強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開發應用。超高清視頻產業由此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給上下游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嵌入式工控機,系統,安防,華北工控,
隨著AI技術的創新和應用落地,消費者對智能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包括智能家居、智慧零售、智能穿戴、智能制造、智能安防等行業領域紛紛部署AI設備來實現關鍵業務環節的互聯互通和智能控制,進而實現產業升級,由此推動了相關AI設備市場的發展。主板,
在社會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社會公眾安全意識不斷提升的時代背景下,安防行業正經歷著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華北工控基于工控力量助力守護安全大門,打造了物聯網門禁系統嵌入式產品方案。
得益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等一系列國家主導項目建設的推動,以及社會整體安防意識的提升,視頻監控行業迎來高速發展,并逐漸與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相融合,呈現出智能化、網聯化、集成化的發展趨勢。主板,接口,
近年來,受益于通信、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工控安防等下游行業的持續發展,中國連接器市場需求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市場規模總體呈現上升態勢,行業前景十分廣闊。智能,
我國涌現了一批機器人公司,特別是在物流搬運領域,近幾年國產市場占有率持續在80%以上,成為我國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急先鋒。其中,斯坦德、海康、極智嘉3家本土企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國物流搬運機器人的典型代表
第2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將于2025年9月在上海隆重舉辦。為呼應“新質驅動、高端引領、數智賦能”的展會主題,歐姆龍從數字化轉型與AI智能融合的行業趨勢出發,針對多品種、快交付、綠色低碳的制造新要求,帶來以智能化生產管理平臺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新解決方案
第2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將于2025年9月在上海隆重舉辦。為呼應“新質驅動、高端引領、數智賦能”的展會主題,歐姆龍從數字化轉型與AI智能融合的行業趨勢出發,針對多品種、快交付、綠色低碳的制造新要求,帶來以智能化生產管理平臺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新解決方案
9月4日,誠邀您云端相聚,我們不見不散!AI,軟件,研討會,智能,智能化,
經緯恒潤在智能體(AI Agent)領域再獲佳績,其論文《Aegis: An Advanced LLM-Based Multi-Agent for Intelligent Functional Safety Engineering》成功入選EMNLP 2024產業應用分會。此次入選展示了經緯恒潤在功能安全領域中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智能體應用實踐,并進一步推動了相關技術的探索和發展。人工智能,智能化,
經緯恒潤憑借在功能安全領域的深厚積累,利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成功自主研發了一款功能安全智能體——HIRAIN FuSa AI Agent,能夠自動對功能安全分析對象開展危險分析和風險評估,制定安全目標,進行安全分析導出安全要求,并持續開展研發測試驗證活動以保障整車安全。智能化,GEN,
隨著AI產業持續迭代更新,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對承載AI高算力的基礎設施需求爆發式增長。助推AI產業發展,華北工控推出了滿足密集型AI加速計算和靈活擴展需求的系列嵌入式產品,例如基于12/13代Intel Core處理器的MITX-6156主板。
隨著AI產業持續迭代更新,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對承載AI高算力的基礎設施需求爆發式增長。助推AI產業發展,華北工控推出了滿足密集型AI加速計算和靈活擴展需求的系列嵌入式產品,例如基于12/13代Intel Core處理器的MITX-6156主板。
倍福最新推出的 TwinCAT Machine Learning Creator 主要面向自動化和過程控制專家,并將自動創建、訓練 AI 模型的功能添加到 TwinCAT 3 工作流程中。這樣,用戶無需具備任何 AI 專業知識,就可以自主完成從數據收集到完成模型訓練的完整流程。訓練后的模型在延遲和精度方面都能很好地適應控制環境中的實時要求。
1887
8840
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