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時刻準備著》到《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再到《人工智能、自動化與經濟》,美國白宮對于人工智能這一話題提出的白皮書一直在不斷更新換代。再加上,斯坦福大學將人工智能納入百年研究計劃;硅谷對AI技術虎視眈眈。美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怎樣一條路徑?
從《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時刻準備著》到《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再到《人工智能、自動化與經濟》,美國白宮對于人工智能這一話題提出的白皮書一直在不斷更新換代。再加上,斯坦福大學將人工智能納入百年研究計劃;硅谷對AI技術虎視眈眈。美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怎樣一條路徑?
上有國家扶持 下有高校支持
上個世紀50年代,“人工智能”一詞橫空出世,只是當時的它遠沒有現在這么酷。萬事開頭難,此后的50多年中,一系列失敗的研究和不斷宣告破產的實驗室實驗讓人們對AI產生了懷疑。直至2011年,AI才逐漸從實驗室步入到了現實世界,真正進入主流產業。
在三起兩落的AI進程中,美國秉承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理念,始終保持著在AI界的領軍地位。這除了得益于聯邦研究基金和政府實驗室的支持外,更離不開政府的高度重視。2013年起,美國開始發布多項人工智能計劃。去年,該國政府對人工智能的開發更是緊鑼密鼓,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出了“輕干預、重投資”政策,在基礎和應用領域建立對話機制。隨后,美國國家科技委連續發布了兩個重要戰略文件《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時刻準備著》和《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
兩份文件側重點各有不同?!稙槿斯ぶ悄艿奈磥頃r刻準備著》明確指出在未來AI發展過程中美國當局應擔當怎樣的角色:優先考慮開展基礎、長期的人工智能研究,并制定發展自動和半自動武器的政策。同時,該報告建議成立一個類似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的機構,并在該領域優先開放培訓數據和數據標準;美國交通部(DOT)應完善監管框架,將全自動車輛和無人機等新型交通工具設計整合至交通系統,相關部門應考慮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的相互影響。
最后一點在近期熱映的歐美電影《速度與激情8》中已有體現——犯罪分子遠程操控人工智能車輛制造了連環車禍事件。
《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戰略規劃》則制定了一個可追蹤AI研發投入進度和最大化投入影響的技術框架,同時說明了聯邦資金資助人工智能研發的優先順序。根據該文件,2015年聯邦政府在AI相關技術方面已投入約11億美元。此外,該報告還包含開發人機協作的有效方法、理解和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倫理問題,以及人工智能研發人才需求等七項戰略規劃。
說到人才需求,一個領域的興旺與衰落與其從業者的儲備途徑休戚相關。美國似乎早就意識到了人工智能的研發與其他IT技術不同,它需要更多持續性、基礎性的理論研究工作作為支撐。從頂層設計出發,增強AI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核心技術的突破,強化科研和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是AI發展的永動力。
由于產業鏈已經相對完善,在美國,谷歌、Facebook、微軟、IBM、HP等硅谷巨鱷在AI人才的招聘上互挖墻腳早已成為家常便飯。與此同時,諸如擁有世界上最大人造神經網絡系統的斯坦福、可研發制造機器蒼蠅的哈佛等院校也為美國的人工智能領域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據悉,基本上具有一定規模的美國院校都雇有人工智能教授。以美國卡梅隆大學為例,該校就設有專門的機器人(18.700, 0.08, 0.43%)研究所,其中僅教授就有百余位之多。
此外,濃郁的學術氛圍也讓AI發展得到良性循環。百度IDL創立者、地平線機器人技術創始人及CEO余凱曾表示,為了讓自己保持更多的思考,他至今仍會頻繁去美國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國外技術創業比較多,大家探討的是數學公式及算法,而在中國大部分在講趨勢、概念,如果PPT上放上公式就變得很無聊,心態比較浮躁”。
學習&識別 讓智能更智能
盡管目前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以“深度學習”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復興,但如同其他身處AI領域的很多人一樣,B2B營銷軟件開發公司Demandbase副總裁阿曼(Aman Naimat)還是會經常思考一個問題:AI會保持今天的發展態勢,還是會進入到另一個寒冬?他撰寫的《美國人工智能新市場》報告顯示,雖然如今眾多行業都涉及人工智能,但無論是這項技術的應用程度還是行業中涉及該技術的企業數量,都還只是皮毛而已,有些行業中只有少數幾十家公司涉獵于此。這促使IT、軟件行業成為了AI領域里的佼佼者。
IBM為了實現人工智能的普及,在商業化上花費重金。谷歌隨后宣布,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將成為谷歌所有產品的核心部件。捷足先登,在谷歌行動之前,亞馬遜早已推出基于AI和自然語言理解的智能家居產品——智能音箱Echo和它的音頻控制助手Alexa。
亞馬遜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Alexa、Echo項目啟動許久后才向外界透露風聲。Alexa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兼副總裁羅希特?普拉薩德曾表示,Alexa的開發靈感源于《星際迷航》中的計算機,亞馬遜起初只是計劃開發一個可以與人智慧交流的計算界面。這一初期目標與谷歌不謀而合。
或許是因為對市場能否接受AI技術充滿太多的不確定,智能音箱Echo最初只對受邀會員進行銷售,經歷了近一年的試水后,才向所有用戶展現了它的廬山真面目。關于產品的銷量,亞馬遜延續了其保密到底的作風,這更引發了大眾的好奇心理,有第三方報告認為,Echo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Bose、羅技、Sonos等其他一流揚聲器制造商的份額。
作為先行者,亞馬遜自然會面臨諸多挑戰,經歷多個產品迭代后,2016年度,亞馬遜開始關注研發一些離散、可完成的產品。這其中會涉及到一個專業名詞——“向后開發流程”,即在流程伊始開發團隊先擬定給客戶閱讀的內容文件,之后再由此為起點向后開發。與以往的研發流程相比,“向后開發流程”更像是在逆行,而亞馬遜當時似乎希望可以逆行得更徹底些,將Echo設計成一款沒有任何顯示屏的音頻控制揚聲器。這意味著Echo所具備的AI技術和學習能力要更為完善,甚至是超越當時市面上的最高水平,因為它不是像Siri、Cortana一樣強調語音,而是百分之百地依賴語音。對此,普拉薩德曾表示,“失去”顯示屏,用戶在進行操作時除了語音控制別無選擇,而開發只用語音控制的計算機,這絕對是AI領域,乃至IT行業最自然的發展方向。
分析亞馬遜的人工智能之路,不難發現,AI進化的兩把鑰匙分別是學習能力和識別能力,亞馬遜在最開始就把目光鎖定于此。亞馬遜通過AI,解決了如何在充滿嘈雜對話的場景中,讓揚聲器智能識別“喚醒詞”。
無獨有偶,Facebook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去年打造的一款AI系統也致力于學習和識別功能。這款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進行對話的AI系統不僅能夠控制家里的燈光、溫度、電器、音樂和安防系統,還能了解主人的品味、習慣,學習新的詞匯、概念,甚至可以逗扎克伯格的女兒Max開心。據悉,這款系統運用了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面部識別以及強化學習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
對此,微軟前董事長兼CEO比爾?蓋茨指出,不可否認,人工智能的視覺、語音能力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在“閱讀”方面還需要更多努力?!癆I還不能閱讀一本書、通過考試、操作一項實驗,這是一個還沒有解決的難題。”他認為,未來人工智能將不只局限于IT和軟件行業,而是廣泛運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8002/news/d_1nvg9r9c2j3o1.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全球政治經濟挑戰持續攀升,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還需持續加快產品結構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進程,不斷提高創新效能,著力打造協同發展產業生態,保障產業“十四五”順利收官。根據Gartner發布的《2025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報告,認為人工智能、空間計算、人形機器人等領域預計將有更多生產、生活應
本周,人工智能、機器人及各產業領域捷報頻傳,技術突破、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共同驅動著產業向前發展。從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到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升級,再到區域政策的落地實施,一系列動態勾勒出當前經濟發展的脈搏。
本周,全球科技與產業界熱點頻現,圍繞人工智能、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及數字化轉型等領域,涌現出多項重要進展、行業活動及政策導向。從國際舞臺的達沃斯論壇,到國內各地的產業落地與技術研發,無不彰顯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蓬勃生機。智能制造,智能化,
廬山市城區雨污分流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孕育而生的城市更新項目,通過對城市雨污分流管網改造、控排區整治、錯接治理以及非開挖修復實現城市水環境提升。在這項總投資達8億元的民生工程背后,隱藏著一個關鍵技術支撐點:智慧水務解決方案。作為物聯網智慧水務領域的領先服務商,昆侖海岸將為
本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熱點頻現,多項重要會議、技術發布及產業政策動態集中呈現,共同勾勒出中國制造業數智化轉型與產業創新的蓬勃圖景。機器視覺,
近日,豐田集團旗下五家公司——株式會社愛信、株式會社電裝、豐田通商株式會社、豐田汽車株式會社、Woven by Toyota株式會社(以下簡稱“豐田集團五家公司”)聯合宣布,正式成立“豐田軟件學院(Toyota Software Academy)”,旨在系統化培養AI與軟件人才。人工智能,應用,人才培養,智能化,加速器,
本周,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能源轉型及智能制造等領域迎來多項重要進展與熱點事件,展覽盛會、政策發布、技術突破與企業動態交織,共同繪制出產業蓬勃發展的畫卷。機器人,
臺達于2025年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5),以“Artificial Intelligence x Greening Intelligence”為主題,為AI時代提供可持續解方。此次首度亮相為邊緣計算設計的AI集裝箱式數據中心方案,整合電源、散熱及IT 設備于20英尺集裝箱,以實機展示吸引眾多專業人士目光。因應AI運算高功率的趨勢,人工智能,智能化,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