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搜科技公司是一個以科技創新,自主研發,把機器學習,尤其是深度學習的研究成果應用到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視頻內容識別等領域的高科技公司。飛搜的實時人臉識別算法,在世界公開測試基準數據集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LFW)上準確性高于99.0%,超過Facebook于2014年6月份在同樣人臉數據集上測試后公布的97.35%的準確率。
當你走在大街上,通過監控及一些技術的手段,你的姓名職業等資料出現在另一方的顯示屏幕上,你會感到驚奇嗎?
這不是美劇《疑犯追蹤》中的片段,也不是某個科幻小說家描寫的未來,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運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據媒體報道,在深圳新洲蓮花路口的安全島上,一個巨幅顯示屏格外引人注目,它播放的不是廣告或影片,而是路口闖紅燈行人的照片。這就是人臉識別技術,早在2017年4月,深圳在新洲蓮花路口投用了一套人臉識別闖紅燈抓拍設備,該設備用攝像頭自動拍攝行人闖紅燈行為,并在安全島上的大屏幕即時播放。
算法+二、三維的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現狀最早是1993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署和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FERET項目組,建立了FERET人臉數據庫,用于評價人臉識別算法的性能。
從廣義范圍來看,人臉識別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人臉定位和檢測、人臉表征(人臉特征抽取)、人臉鑒別、表情/姿態分析、生理分類等。由于可接受性好,人臉識別在生物識別領域得到較快的發展。
大數據與人臉識別技術的融合趨勢分析,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時代,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被納入互聯網應用,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應用。而基于大數據的大規模人臉搜索是人臉識別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開發的大規模人臉搜索技術可實現億級人臉的快速檢索,單張人臉所需內存小,查詢效率高,360圖片搜索、世紀佳緣等已經開始應用這項技術。
傳統的人臉識別方法是基于二維圖像分析理論進行人臉的分析、提取特征并進行識別。不同于二維數據,通過人臉三維掃描儀獲取的三維數據包含了人臉的空間信息,是人臉本身的固有信息,三維數據形狀數據不隨光照、視圖的變化而變化,且化妝等附屬物對圖像影響很大而對三維數據影響不明顯。
二維人臉識別方法的最大不足是在面臨姿態、光照條件不同、表情變化以及臉部化妝等方面較為脆弱,識別的準確度受到很大限制,而這些都是人臉在自然狀態下會隨時表現出來的。三維人臉識別可以極大的提高識別精度,真正的三維人臉識別是利用深度圖像進行研究。
二維與三維人臉識別相結合,多種模式的識別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人臉識別精確度;二維識別算法逐步應用于三維人臉識別;人臉識別算法要能克服:姿勢、表情的變化,佩戴眼睛、珠寶和其它一些因素及光線等因素影響;識別算法應該需要更少的計算量。
人臉識別企業盤點
國內的人臉識別企業大多以高校為背景,聯合世界各大研究所進行技術研究。云從科技、Face++和飛搜科技在行業目前屬領先水平。
背靠“計算機視覺之父”,中科院實驗室創業團隊創立云從科技。云從科技團隊成員除了來自中科大的校友外,還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研究所、UIUC、IBM、NEC、MicroSoft等全球頂尖學府及研究機構;并且在金融、安防、教育等領域分別開始了商業化探索,IBIS平臺讓其成為銀行業第一大供應商,動態人臉識別系統在廣東的應用成為標桿,被全國推廣。
清華創業團隊推出人臉云識別開放平臺Face++,Face++團隊成員除了幾名來自清華校友外,還有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科研及開發人員。并且在金融、安防、零售領域分別開始了商業化探索成功發育出Face++Financial,Face++Security,Face++BI等垂直人臉驗證解決方案產品。魔漫相機是全球首款將真人拍成幽默漫畫的手機應用,用戶數超過2億,通過Face++對人臉自動捕捉和人臉關鍵點檢測技術并結合表情遷移以及圖像融合技術生成用戶私人漫畫形象,打造用戶百變造型。
飛搜科技公司是一個以科技創新,自主研發,把機器學習,尤其是深度學習的研究成果應用到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視頻內容識別等領域的高科技公司。飛搜的實時人臉識別算法,在世界公開測試基準數據集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LFW)上準確性高于99.0%,超過Facebook于2014年6月份在同樣人臉數據集上測試后公布的97.35%的準確率。
除了國內企業,國外的Emotient、Affectiva和Amscreen等在廣告、游戲等領域均有廣泛的運用。
人臉識別在家居領域的運用
生物識別技術在智能家居領域應用越發普遍化,智能家居從家庭作為嵌入點,從進門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啟了智能模式,人臉識別門鎖由此應運而生,并在實際應用中產生了很好的效益。所謂的人臉鎖就是根據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門鎖,用戶需要通過注冊才能正常使用,未經注冊的用戶無法識別開門。
在智能家居的發展過程中,將會有更多的生物特征被運用到生物識別技術里面來,只有不斷的技術創新,行業才能得以持續發展,未來生物識別市場價值將會不斷攀升。
我國智能家居的建設已經進入大規模試點階段,未來10到20年,隨著我國家庭智能化進程的加速,居家等問題逐漸顯現,而人臉識別技術是實現安全、安心家庭的關鍵技術。因此,隨著智慧城市的大規模建設,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將是未來新趨勢。
小結
目前,最好的人臉識別系統在環境理想、用戶配合的情況下已經能夠達到95%以上的識別率。人臉識別系統的應用離我們的生活也不再遙遠。但是人臉識別技術仍然不能算做一個非常成熟的識別技術,只是在限定范圍內有了一定的應用。相信在科技、市場及消費升級的各種因素的促進下,人臉識別將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文地址:http://m.xznet110.com/news/d_1o0c77phlf631.html
拷貝地址版權聲明:版權歸中國自動化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華北工控提供X86架構和ARM架構的多樣化嵌入式主板服務于人臉識別領域客戶,包括嵌入式核心板、PICO-ITX工控主板、嵌入式3.5寸主板、Mini-ITX主板等、ATX主板等。金融,
華北工控提供X86架構和ARM架構的多樣化嵌入式主板服務于人臉識別領域客戶,包括嵌入式核心板、PICO-ITX工控主板、嵌入式3.5寸主板、Mini-ITX主板等、ATX主板等。金融,
人們對于使用日趨廣泛的人臉識別等AI應用的擔心,由此也開始在心中盤算,當我們在享受AI帶來的新體驗的同時,可能付出的安全代價。
隨著人臉識別等AI技術應用的不斷成熟,以樓宇可視對講系統為入口衍生到智慧家庭和智慧社區建設,華北工控是行業專用計算機領導者,基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積極拓展智慧社區建設,采用英特爾、海思、恩智浦、瑞芯微等多平臺智能芯,打造了一系列低功耗、性能完善的計算機硬件可專用于樓宇可視對講系統中。
近日,滴滴順風車已低調回歸,在北京、武漢、佛山、南昌、長沙五地上線。人臉識別,華北工控,AI,
在信息科技時代,AI技術的飛速發展驅動著智能視頻和圖像處理技術不斷創新,人臉識別作為AI智能的主要應用技術,在生物識別領域中具有非接觸性、并發性、自動化、安全可靠等優勢,正在公共安全系統設備領域發光發熱。華北工控,
近期,信標委生物特征識別分技術委員會換屆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上成立了人臉識別技術標準工作組,這預示著人臉識別標準制定工作將正式啟動。
為滿足人臉識別技術所需計算機的超高數據分析和人像識別能力,華北工控的各類工業計算機產品可分為多顯示、多網口、多USB、多COM口等方案,滿足安全反恐報警、人臉識別閘機、智能ATM、智能監控等不同人臉識別環境應用的技術設備要求。在智慧公安多人臉識別系統和校園安全、公共安全單人臉識別系統等方案具有獨特的優勢。
深度學習是近年來機器學習領域最令人矚目的方向。目前,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領域,機器深度學習都有了突破性進展。機器視覺工程師,就是通過設計各種算法,讓計算機能像人一樣看懂、看清、理解這個世界。
零售行業的變革已然到來!2016年10月,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自此零售業線上線下大融合的理念被業界廣泛認可,技術儼然成為這一輪線上線下融合的強力催化劑,眾多新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及生物支付等的應用,加速了零售的智能化進程,同時,在零售智能化發展的進程中,數據正扮演著“零售業原料”
圖像識別就人的臉部特征而言,每個人的臉部結構都是相似的,這對于利用人臉區分人類個體不利。
圖像識別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領域,近幾年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目前,圖像識別技術已經應用于公安、網絡購物、醫療影像領域,圖像識別在醫療影像領域可以讓手術更加精準,大大降低手術風險。
工業4.0時代的大幕已經徐徐展開,谷歌、微軟等公司正積極部署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搶占產業至高點。而人工智能也將廣泛應用于水務、環保領域,水務、環保領域的技術革新正在應勢而起。
新上智能全自動化LED球泡燈及T8燈管項目,項目以互聯網、物聯網為基礎,采用全自動化智能生產,是全世界首條全自動化的生產線,采用先進的圖像識別技術,使控制功能大大提高。
NEC電子和NEC開發出了面向車載用途的圖像識別并行處理器"IMAPCAR",并已開始樣品供貨。由于可實時識別行人、道路白線以及前方車輛,因此汽車廠商可輕松實現沖撞避免等等預防安全系統。投產時得到了豐田汽車和電裝的協助。 豐田汽車將在預定2006年秋季上市的雷克薩斯“LS460”
是德科技委托Forrester Consulting公司對數據集成、分析、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等技術在典型產品開發周期中的運用進行了評估。
凌華科技與致星科技(簡稱“星云Clustar”)達成合作,攜手打造邊緣聯邦學習的一體機,顛覆傳統的集中式機器學習訓練。
Cloudera客戶運行著地球上最大的一些數據湖。這些湖為關鍵任務大規模數據分析、商業智能(BI)和機器學習用例,包括企業數據倉庫,提供動力。
意法半導體擴大NanoEdge AI Studio機器學習設計軟件的支持設備范圍,新增包含意法半導體嵌入式智能傳感器處理單元(ISPU)的智能傳感器。
意法半導體新發布了集成機器學習(ML)內核的車規級慣性測量單元(IMU)ASM330LHHX,使智能駕駛向高度自動化駕駛更近一步。ML內核可實現快速實時響應和復雜功能,同時降低系統功耗要求。
隨著嵌入式處理器的能力不斷提升,超小型化的硬件加速器不斷被引入,以及原廠及商業的開發環境和工具不斷出現,嵌入式人工智能/機器學習(AI/ML)技術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意法半導體發布機器學習開發工具NanoEdge AI Studio第三版,這是自年初并購Cartesiam后對這款機器學習應用軟件開發工具的首次重大升級。
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FSE:IFX/OTCQX:IFNNY)今天宣布與非營利組織Rainforest Connection(RFCx)達成合作,利用聲學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來拯救雨林和監測生物多樣性。
1887
8840
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