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行波堆的合作是美國單方面終止了合作協議。目前我們還在做溝通,但是行波堆的前景不會影響中核集團對核能新技術的開發,這點是確定的。”1月16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董事、黨組副書記祖斌在2019年新春記者見面會上公開表示。
這是繼2018年底傳出比爾·蓋茨放棄與中核集團合作行波堆后,中核集團高層對此首次回應。這也意味著,中美雙方企業在新型核能技術——行波堆的合作很可能遭遇“擱淺”的命運。此前的2018年12月29日,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在其博客上發文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學習時寫道,他創辦并擔任董事長的美國核技術公司泰拉能源(Terra Power),已經不大可能在行波推技術上繼續和中核集團合作了。
《華爾街日報》在此前的報道中也稱,因受到美國總統與中國當局在科技領域糾紛影響,比爾·蓋茨擔任董事長的泰拉能源,將放棄與中核集團的合作項目。該報道還稱,泰拉能源新任總裁里維斯克(Chris Levesque)表示,該公司正在進行重組,“也許會尋求別的合作伙伴”。
據悉,行波堆是第四代核電技術的一種,屬于納冷快中子反應堆。比爾·蓋茨在2006年創辦了泰拉能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開展行波堆的研究。2009年,中美兩國開始行波堆技術交流,2011年,國家能源局委托中核集團與美國泰拉能源公司開展商務和技術交流合作,此后雙方不斷升級合作關系。直至2017年9月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環球創新核能技術有限公司,各持股50%。按照計劃,這一合資公司未來20年內將分階段實施小中大型商業化行波堆電站的建造和運行計劃,使商業行波堆的經濟性比現有三代技術提高20%左右。
“行波堆是很好的理念創新,對于貧鈾與鈾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如何解決未來核燃料問題,具有研究與工程價值。泰拉能源有許多先進的理論與快堆試驗數據,對我國先進快堆發展能起到幫助。”一位不愿具名的核能專家向經濟觀察網記者分析。
另據中核方面透露,天然鈾中只有約0.7%的同位素能被直接利用,但是利用行波堆技術,鈾資源的30%~40%,甚至60%~70%可以物盡其用。且理論上,一次裝料后,行波堆可以自持運行數十年,不需要添加新燃料,也不需要清除乏燃料。行波堆的普及,還可減少鈾濃縮和乏燃料再處理等需求,降低核能的成本和環境風險。
2018年10月《美國對中國民用核能合作框架》一紙政策的出臺,對于中國的民用核能合作提出了關于設備和技術的諸多限制,也成為泰拉能源與中核集團合作走向的“分水嶺”。“比爾·蓋茨也算有難言之隱,無論他多有情懷,泰拉能源都需要遵守美國法律。這跟他本人與中國的親密程度無關。”國研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學者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在當前世界核電技術由二代向三代、四代過渡的關鍵時期,核電依舊是大國競爭的戰略高地,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爭取競爭和發展主動權成為中國核電企業的一致選擇。“合作的事情不能勉強。盡管他們停止了,我們也將會按照原來的技術路徑繼續研發下去。”祖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