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歐盟(EU)將從根本上改變純電動
汽車(EV)電池和
醫藥品等戰略領域的采購方式。
由于新冠疫情擴大導致的供應鏈斷裂影響,采購變得困難。歐盟將推進供應商多樣化和重要零部件的區域內生產,建立不過度依賴中國等第三國的體制。
據歐盟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歐洲投資銀行發布消息稱,在2020年內對歐洲電池聯盟(EBA)的項目投入10億歐元。像空中客車匯聚了歐洲的航空產業一樣,歐洲電池聯盟匯聚了歐洲的電池產業,被稱為空中客車的電池版。該聯盟2017年組建,力爭通過歐洲企業實現純電動汽車電池的大規模生產。
在純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年產能方面,歐盟還不到中國的10分之1。歐盟將推動在自身區域內建設工廠,到2024年把全球份額提高至2019年2倍以上,達到15%左右。今年年初,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決定攜手法國道達爾旗下的電池企業建立大規模電池工廠。包括歐盟補貼在內,截至2030年的投資額接近50億歐元。
歐洲汽車廠商大多從中國等亞洲國家采購純電動汽車電池。成為電池原料的鋰嚴重依賴南美和澳大利亞,鈷明顯依賴非洲,石墨則明顯依賴中國。如果發生貿易摩擦或政局動蕩,供給有可能中斷。
因此,歐洲投資銀行將支援4個在歐盟區域內生產鋰的項目,到2025年滿足需求的最多8成。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的副主席塞夫科維奇強調稱,“新冠危機把關注焦點拉向了在重要領域和革新技術方面提高歐洲戰略自主的必要性”。
此外,歐盟在醫藥品相關領域的調整也將加速。
法德兩國領導人在5月發布的聲明中提出,“發展戰略性的‘健康主權’”,在歐盟應推動的4個議題的最初列入了健康與醫療領域改革。提出推進區域內的疫苗和治療藥的開發生產與共同儲備,降低對其他地區的依存度。
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斷裂和各國的出口限制提高了歐盟的危機感。在法國,截至4月上旬,防病毒效果較高的口罩的需求達到每周4500萬個,但產能僅為700萬個。此外,還無法充分進口,醫療機構嚴重短缺口罩。歐盟委員會4月要求印度放寬具有鎮痛效果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等約10種藥物的出口限制。
報道稱,歐洲的制藥企業在印度生產大量產品,基礎材料的7成從中國進口。歐盟委員會年底前將發布醫療戰略,計劃納入推進材料采購的多樣化、同時要求制藥企業推進在歐盟區域內生產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