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電子產品代工服務(EMS)廠商——立訊精密工業(簡稱:立訊),總市值已超過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商鴻海。
立訊成立于2004年。曾在鴻海位于中國大陸的工廠上班的女性員工王來春1997年自立門戶,通過收購香港企業等創業。王來春用了不到10年時間就晉升至課長,這是當時大陸員工能做到的最高級別。立訊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充分利用籌集的資金,相繼收購了中國大陸、臺灣、德國的零部件廠商。通過進行垂直整合,提升了附加值。
對于立訊,鴻海創始人郭臺銘的弟弟運營的企業當初也出資3%。雙方在業務方面關系密切,立訊在上市之前的2009財年,幾乎一半營業收入來自與鴻海系企業的交易。現在擔任立訊董事長的王來春向媒體表示,學習鴻海的經營模式實現了增長。
增長的原動力是美國蘋果。2011年,蘋果與立訊在一部分零部件領域啟動交易。立訊目前的迅速擴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2017年獲得無線耳機“AirPods”的生產訂單。該公司深受蘋果的信賴,2017年蘋果首席執行官(CEO)蒂姆·庫克到訪江蘇省昆山市的立訊工廠時稱贊其為“超一流的工廠”。此外,通過收購與蘋果和華為存在交易的企業,成為供貨商之一,告別了依賴鴻海的經營。
2019財年(截至2019年12月),立訊的營業收入達到625億元,凈利潤為47億元,均同比增長7成以上。蘋果占到營業收入的近6成,雖然存在依賴特定客戶的風險,但市場對其成長充滿期待。
立訊在深圳市場上市,總市值達到400億美元規模,在最近1年里漲至3倍多。盡管深圳交易所存在投資資金容易涌向潛力股的一面,但同一時期深圳綜合指數僅上漲3成左右,立訊的漲幅突出。另一方面,鴻海的營業收入為5.34萬億新臺幣,僅增長1%。在臺灣市場的總市值徘徊在360億美元左右,2月被立訊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