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佛山8月3日消息(見習記者 夏燕)揮一揮手就能打開抽油煙機,掃一掃菜譜就能煲出順德靚湯,在美的智慧家居場景里,這樣的AI互動無處不在。7月28-30日,記者從美的集團舉辦的“走進數智美的”活動中了解到,美的美居目前已上線182個智能場景,加強與用戶的互聯互通。而這一切,與AI、工業仿真等前沿技術密不可分。
已上線182個智能場景,只為更好地服務用戶
把用戶體驗放在首位,秉承的是美的服務用戶的初心。在剛落地的美的IoT智慧生活體驗館現場,記者看到通過方言識別用戶需求的站立式空調柜機,會隨周邊環境變化、自動調節濕度的加濕器,以及隨睡眠曲線變化自動調節溫度的空調產品等。
今年年初,美的集團首次提出“全面數字化、全面智能化”戰略。其中,“全面智能化”變革就是產品變革。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IO、IoT事業部總裁張小懿表示:“從傳統關注的硬件、功能,到用軟件來驅動硬件,加上內容加服務,這種新的體驗模式。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做到用戶的綜合體驗第一”。

美的智慧廚房場景(央廣網發 美的集團供圖)
以智能灶為例,首先要增加智能化組件,如感應探頭、控制芯片、wifi模塊、5G芯片等,“同時需要增強的是內容與服務,比如說云菜譜。” 張小懿說。
“輕松一鍵烹,人人是大廚”,內容不斷增強的過程并不輕松。為煲出一鍋靚湯,美的邀請了十幾位順德大廚反復煲拿手湯,并記錄下煲湯的火候控制、時間長短,最終形成烹飪曲線融入到云菜譜中。
除了要煲出湯的鮮味,云菜譜里還隱藏著一門健康學問。不僅要讓用戶喝上好湯,更需要喝出健康。美的中央研究院旗下的健康研究所,研究了各種肉類要在什么條件什么溫度下煲,才能析出精華。并將這些研究結果也融入到云菜譜背后的烹飪曲線邏輯中來。
除了廚房場景,浴室也是一大亮點。以往用戶都需要自行調節熱水器的出水溫度,但AI技術,美的熱水器可以記憶用戶的用水習慣、預測用水需求,最高可節省40%的用電。

用戶與美的炒菜機器人進行現場互動(央廣網發 美的集團供圖)
美的IoT事業部運營副總裁陳少伯指出,“體驗式消費”已經成為了智能家居行業增長點,圍繞“安全的家、健康的家、便捷的家、個性的家、美食的家”五大核心智能場景,新增了不少細分場景。
據張小懿介紹,截止2020年6月,美的已上線182個智能場景。
融合AI、工廠仿真技術,智慧產品時代加速到來
產品智能化的背后,離不開AI、工業仿真等技術力量的加持。轉型數智化美的,助力了研發產品創新,如C2M個性定制、“三個一代”產品平臺規劃、平臺模塊化開發模式、產品仿真等。
在美的高端品牌COLMO智慧展廳里,語音功能被嵌入到不同家電產品中,形成了全屋分布式智能語音場景。只要用戶喚醒其中一款產品,便可同時操控全屋家電。據中央研究院人工智能所所長馬建良介紹,目前AI語音交互功能已陸續賦能到所有的家電品類當中。

美的高端品牌COLMO智慧展廳。(央廣網發 美的集團供圖)
智能化產品離不開智能化制造。在美的微波和清潔事業部馬龍磁控管工廠,庫卡機器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AI質檢技術被運用到外觀、附件、聲紋噪音等多方面。
而這里的一切生產控制,盡都掌握在磁控管工廠數字化總控中心。藍色的大數據看板上顯示著每日生產的具體監控數據,并能對突發品質事故進行及時預警和AI分析,幫助管理人員從多角度追溯及分析產品品質問題。
“這里運用了數字孿生的技術,不是動畫模型,是實實在在的工廠模型,整個都是數字驅動,系統和軟件的融合,實時了解工廠的運作情況。”參觀時講解員向記者解釋。
數字孿生又叫工業仿真,“工業仿真,是一比一還原現實工廠,與現場實時連接。”美云智數工業仿真專家顧問孔凡實表示,“我們國內的34家工廠,從2011年到現在沒有再新增一畝土地,沒有新建一個廠房,反而往政府還退回了6000多畝的土地。而我們的人員,從2012年大概19.8萬多人,到現在剩下14.9萬人,也就是說減少了將近5萬人,我們的面積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我的人員也減少5萬人的情況下,我的效率還提升了62%”。
據了解,美的旗下美云智數打造的工業仿真軟件MIoT.VC,是全球領先的一體化工業仿真平臺之一。
此外,美的在打造的“5G+工業互聯網”生態,位于順德馬龍的微波與清潔事業部生產基地,是首批入選工信部 “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的智造園區,目前正孕育著包括倉庫物流車5G定位、云化PLC、庫卡機器人、機器視覺質檢、背負式AGV應用、設備AR點檢等11個5G應用場景。

美的“5G+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基地(央廣網發 美的集團供圖)
未來,美的還將利用科技手段不斷賦能產品制造。通過重新定義智能技術,不斷拓寬用戶體驗、智能場景和生態合作的邊界,實現智能硬件與生活應用服務的連接,構建一個更完整、更開放、更懂用戶智慧生活的美的智慧家居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