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廣東省政府與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共同主辦的2021(第十六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在廣州開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芮曉武在會上透露,今年12月,中國電子將完成集團總部遷至廣東深圳,深度融入大灣區的建設發展。
中國電子總部南遷傳聞
早在2016年,中國企業報援引權威人士的消息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總部將會遷出北京,落戶深圳。
2018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集團董事長芮曉武出席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電子集團將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把旗下90%的資產轉移到深圳,重點發展智能制造產業。芮曉武表示,深圳是全國制造業的重要基地,特別是電子制造業有深厚的基礎,非常看好深圳發展智能制造的前景。
2020年12月29日,“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在深圳掛牌成立,中國電子南遷的消息再次傳出。
2021年11月26日,芮曉武明確提到中國電子完成集團總部遷至深圳的時間表是在今年12月。
中國電子連續11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中國電子確定來深,讓深圳有望再添一個世界500強企業,總數有望達到9家。
按2020年國資委公布的96家央企名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排在第26。但96家也有不同,其中有50家央企因為地位特殊、特別重要,被媒體報道為“副部級央企”,在文件發文中被稱為“部分國有重要骨干企業。”
這50家中央企業的董事長、黨委(黨組)書記、總經理的人選有顯著特征:中組部發文任免,國資委協助考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現任董事長芮曉武,則是2011年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職身份升任該崗位。
對于這次搬遷,有專業人士觀察說,“中國電子”屬于某種總部在北京的深圳企業,它的根和魂一直在南方。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前沿陣地一直在深圳,深圳也誕生出華為、中興、騰訊等一大批高水平信息技術公司。
中國電子與深圳淵源頗深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電子成立于1989年5月,是中國最大的國有IT企業,按2020年國資委公布的96家央企名單,中國電子排名第26位。截至2020年底,中國電子擁有26家二級企業、15家上市公司、18余萬員工,實現全年營業收入2479.2億元,連續10年躋身《財富》世界五百強。
在15家上市公司中,不乏半導體企業,例如瀾起科技(688008.SH)、振華科技(000733.SZ)、上海貝嶺(600171.SH)、中電華大科技(00085.HK)、晶門半導體(02878.HK)。其中瀾起科技是業界知名芯片設計公司。
與中農工建、石油三巨頭、電信三強、火電五虎、軍工十二杰等不同,中國電子屬于少數非壟斷型央企,一出生就要在市場打拼。
中國電子提出,超前布局電子信息產業若干關鍵環節,著力解決“缺芯”、“少屏”、“無腦”、“免疫力低”等制約產業發展的基礎性難題,這四個詞分別對應了中國電子這些年的重點:芯片研發、顯示屏生產、操作系統和網絡安全,逐漸構建出“PKS”體系,“P”代表(Phytium)飛騰處理器,“K”代表(Kylin)麒麟操作系統,“S”即安全(Safe)能力。
深圳作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前沿陣地,中國電子總部遷往深圳有助于其資源配置。事實上,二者的淵源頗深。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深圳孕育出華為、中興、騰訊等一大批電子信息科技公司。在這一歷史階段,“中國電子”也參與其中,1985年就成立“深科技”(深圳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大批骨干企業在深圳發展。
著名的深圳華強北,也有中國電子的身影。1981年成立的愛華電子(深圳市愛華電子有限公司),是原電子工業部在深圳最早投資創立的央企,經過數度轉軌變制,現為中國電子全資子公司。
2012年11月,中國電子與深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中國電子將整合下屬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桑達集團、愛華電子4家核心企業,在深圳福田設立中國電子國際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