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導 讀:
央廣網北京11月30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工信部30日發布了《“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其中具體有哪些部署?,軟件,工業,發展規劃
央廣網北京11月30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工信部30日發布了《“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其中具體有哪些部署?
《“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制定125項重點領域國家標準;工業APP突破100萬個等。
當前,“軟件定義”已經成為驅動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硬件設備比如智能手機每增加一個軟件,就會增加一項功能,相當于對智能手機這一硬件重新定義。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說,《規劃》在釋放“軟件定義”創新活力和驅動力方面作了部署。
江明濤介紹:“隨著‘軟件定義’理念得到廣泛的實踐,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汽車、軟件定義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已經為我們所耳熟能詳,進入產業化推進的階段。《規劃》部署了深化軟件定義任務,設置了‘軟件定義創新應用培育’專項行動。”
工業軟件是現代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靈魂”,也是推動智能制造的重要引擎。今年1—10月,我國工業軟件產品收入1902億元,同比增長20.9%。對于工業軟件高質量發展,《規劃》也提出了多項任務要求。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軟件產業處處長王威偉說:“引導用戶企業開放工業軟件應用場景,推動應用單位與工業軟件企業深度合作。鼓勵重點行業工業企業成立軟件公司,整合行業資源,聚力攻關工業軟件。”
數據目前已經成為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25%左右。在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方面,《“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作出三方面部署,分別是建立數據價值體系,健全要素市場規則和提升要素配置作用。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說,我國將制定數據要素價值評估框架和評估指南,“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數據安全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制定數據要素價值評估框架和評估指南,在互聯網、金融、通信、能源等領域開展評估試點,總結經驗、開展示范。”
在健全數據要素市場規則方面,各地積極開展了探索。比如,廣東、江蘇等地率先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圳、上海、貴州等地紛紛出臺數據條例,北京成立了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上海也成立了數據交易所。謝少鋒說,接下來將發展數據市場運營體系,“推動建立市場定價、政府監管的數據要素市場機制,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鼓勵企業參與數據交易平臺建設,創新數據交易模式。強化市場監管,建立健全風險防范處置、應急配置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