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在廣東省汕頭市舉行。會上,發布了《廣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指引1.0》。《指引》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文件的指導下,以《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為基礎,提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2221”總體參考框架,即“兩大核心、兩大要素、兩大基礎、一個保障體系”。
兩大核心即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其中數字產業化包括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數字經濟新興產業,產業數字化包括工業數字化、農業數字化以及服務數字化。兩大要素即數據資源、數字技術,發揮數據資源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驅動作用,發揮數字技術創新作為重要推動力的引擎作用,共同構筑數字經濟內生動力。兩大基礎即核心基礎數字產品和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一個保障體系包括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和服務支撐體系,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數字產業化
數字產業化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內容,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本篇結合廣東產業發展實際和《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重點介紹消費電子產業、電子系統產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以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網絡安全等數字經濟新興產業
工業數字化
工業數字化既包括企業內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各環節的數字化技術和工具的應用,也包括企業間供應鏈產業鏈數字化協同。本篇聚焦“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基礎支撐體系建設,以企業、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產業鏈供應鏈、特色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為切入點,推動實現產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農業數字化
農業數字化是利用數字技術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的過程。本篇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流程分為“產前-產中-產后”三大環節。在產前環節,重點推動種業數字化,即育種制種數字化;在產中環節,重點推動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數字化;在產后環節,重點發展農村電商,推動農村流通服務數字化,逐步培育數字鄉村新業態,形成新型產業組織形態
服務數字化
本篇聚焦
交通、
物流、金融、商貿、教育、醫療、文旅、民生等與人民生產生活緊密關聯的八大服務領域,推動數字技術與服務領域深度融合,建設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
核心基礎數字產品
核心基礎數字產品是指為數字經濟提供基礎支撐的核心單元或組件,主要包括集成電路、核心軟件、基礎電子元器件,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本篇將重點分析上述三種核心基礎數字產品的發展重點和路徑,為夯實廣東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提供參考。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主要包括5G、千兆光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通用數據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數據基礎設施等數據與算力設施以及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水利等融合基礎設施
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保護
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本篇按照廣東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1+2+3+X”的總體思路,聚焦數據采集匯聚與管理、數據流通交易、數據應用、數據安全保護等方面,搭建數據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總體框架。
數字技術創新
數字技術創新將帶來生產生活方式創新和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本篇章以集成電路、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基礎領域以及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量子信息、類腦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為重點,為數字經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突破提供思路。
去年廣東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5.9萬億元
在大會高峰論壇上,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在解讀《指引》時表示,廣東省對發展數字經濟高度重視,從2021年發布的數據來看,廣東省數字經濟取得顯著成效。其中數字化產業規模為1.9萬億元,產業數字化規模為4萬億元,成為廣東發展的新引擎。在實踐的層面,廣東是國內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擁有很多優秀案例,涉及10個地市,11個省直部門提供了超過120個案例。
另據獲悉,廣東2021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5.9萬億元,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連續31年居全國第一,累計推動超過2.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62.5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