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5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能夠賦能千行百業、...,終端,人工智能,智能,智能,人工智能
在3月5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能夠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陳昌盛表示,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部署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
產業賦能方面,要讓人工智能盡可能在工業、農業、服務業中利用起來,積極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開發和應用,讓人工智能真正賦能產業轉型升級,賦能新質生產力。
終端應用方面,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AI手機、AI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快速發展。
場景培育方面,今年將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經濟、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多場景應用。
發展人工智能還要繼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數據開發利用、優化全國算力資源布局等等。人工智能領域人才聚集,特別是青年人才聚集,要把更多資源向年輕人傾斜,支持他們去闖,去放手干,營造更好的創新生態和開放包容的環境,使他們更好發展。
關于國際合作,陳昌盛表示,人工智能治理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這需要全球的努力。中國2023年發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表達了要倡導“以人為本”理念和“智能向善”宗旨,確保人工智能真正朝著有利于人類文明的方向發展。
中國倡導世界各國平等、公平、開放地利用人工智能,同時要重視建立人工智能倫理準則。中方表示,要積極支持在聯合國框架下協調國際人工智能發展、安全和治理的問題。從歷史上看,技術的進步往往是突破壁壘、打破保護主義的重要力量。中國期待在當前國際背景下,人工智能會變成一個攜手促進合作的、推進多邊主義的正能量。
(總臺央視記者劉穎丁雅妮)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