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客戶對汽車品質及定制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汽車制造業在極力尋找新的生產模式和技術,實現更加柔性化、智能化的生產工藝進行產線升級,對于機器人的前端來料定位就提出了更高的柔性化的要求,希望機器人可以快速、準確識別無序來料的狀況。
由埃爾森提供的機器人3D視覺定位系統AT-S1000系列,搭配工業機器人,組成柔性化升級改造解決方案,針對多品種、中小批量的零部件加工,改變了原來單個機床手動的加工模式,使自動化柔性生產成為可能。
1. 項目背景
某汽車配件廠,產品為多達幾十種不同規格的閥體和過濾器。根據訂單需求,會頻繁切換工件進行上料,傳統機器人上料需要提供由振動篩+輸送線+定位導向+PLC等,現在面臨問題如下:
1) 現場場地有限,無法提供較大空間安裝傳統的機器人定位工裝
2) 傳統定位方式只能兼容幾個型號,不能滿足多品種型號
3) 每增加新的品類導入,需要停產進行長時間的升級改造和人、物力的投入,傳統工裝定位的多次改造的成本支出大。
我們的解決方案
為使系統最佳適配個性化應用案例,確保實現多種類型工件無障識別,方案采用高精度激光三維測量算法,通過激光掃描建立工件的三維數據模型,輕松實現多種類工件快速識別,產品配置:
機器人3D定位系統AT-S1000-04A *1
工業計算機 *1
雙目相機立體定位系統 *1
加密狗 *1
1)采用快速建模功能,實現在15分鐘內可以導入一個新的型號,使產品實現快速無縫切換,保障工廠的生產效率提高。
2)優化識別速度和機器人路徑規劃,實現<8s生產節拍。
3)采用自動避障功能,可以對料框和機器人的干涉區域進行有效防護。
4)場地占用地方小,保持原有人工上料的空間就可以滿足現場要求。
客戶收益
1) 以較低成本把傳統生產線改造成了個性定制的柔性制造生產線。
2) 產線和場地無需要重新規劃,保持現狀即可完成機器替代人的工作
3) 降低了制造成本,免去了工裝的繁瑣手續,替代工裝,節約了時間和工裝費用成本。
4) 產品簡單易用,現場的普通工人即可以完成操作或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