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的機器人出貨量約達9萬臺,竄升27%,創下單一國家紀錄新高,接近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2019年,出貨量將接近翻一番到16萬臺。
近日,中國電子學會最新研究成果《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報告指出,珠三角地區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為747家,總產值達750億元,平均銷售利潤率為17%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中國要“搶灘”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廣州的作用不容忽略。當前,廣州市在大力推進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廣州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迎來了一次重大的機遇。
面對火熱的機器人產業,包括VC在內的資本又該如何布局呢?目前賺錢的機器人項目真的很少,但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家庭服務機器人、學習陪伴機器人,市場成長很好。
目前環灣已經聚集一百余家機器人研發及產業項目,占全市機器人企業的80%以上,總投資130億元,龍頭企業加速集聚,世界機器人排名前10的企業,已有6家落戶,機器人“四大家族”齊聚。環灣已成為青島市工業自動裝備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致力于打造國家機器人產業創新基地、北方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基地。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1/3。隨著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工業機器人市場將持續旺盛。預計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首次超過11萬臺,市場規模達42.2億美元。到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58.9億美元。
在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從傳統制造業向高端裝備研發制造邁進,打造智能裝備產業之城。廣州率先探索“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發展路徑,成為廣州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粵制造正迎來它的蝶變之路。
2017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得如火如荼,國內外機器人企業紛紛增資擴產,而在這樣的現象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國外品牌缺貨問題下國產機器人企業也迎來了難得的機會,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國產機器人企業今年將會實現大幅度增長。
目前廣州智能裝備以及機器人已經初具規模,整體產業規模接近500億元,已有廣州數控和啟帆2家企業入選“中國機器人TOP10”,8家企業成為省首批機器人骨干企業(占全省1/3)。
由于各界對機器人需求的增長,最近幾年,機器人“井噴式”發展成為可能,未來五到十年或將成為中國機器人發展的黃金時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實際上已形成自己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包括機器人的關鍵零部件、單體、本機以及集成,擁有至少上千家機器人企業,機器人產業園逾40個。
在市場方面國內工業機器人呈現很高的市場集中度,2015年外資品牌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其中僅四大家族就占據了超過50%的份額。我們也能看到國產機器人的崛起,2016年中國國產機器人銷量為2.9萬臺,同比增長30.9%,市場占有率達到32.6%的歷史新高。目前廣州啟帆、埃夫特、新松、埃斯頓、廣數控和新時達五家廠商起步較早,都已具備一定規模和技術實力。
3D視覺是計算機視覺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3D視覺技術的突破也為機器視覺技術帶來更廣泛的應用,為行業發展帶來新氣象。據報道,2022年全球3D機器視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1.3億美元,2017年到2022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1.07%。
互聯網為機器人產業提供了更多“跨界”創新的平臺,如在線教育、健康監測機器人,均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讓機器人產業更精準對接用戶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類型愈加豐富,向各領域滲透。那目前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到一個什么水平呢?未來發展趨勢又如何?協作機器人是未來一個趨勢,因為目前對工業機器人最大的質疑是因為它們特別復雜、成本很高,需要太多的工程師。另外,特種機器不斷催生出新興市場已經引起各國的高度重視,相關研發力度和投入不斷加大。
“如果說機器人熱已經有100度了,那么人工智能又讓機器人熱潮升高了20度。”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會上,新松機器人、遠大智能、神思電子、GQY視訊、天智航等A股和新三板公司紛紛攜新品亮相,智能化成為共同的特點。
1887
8840
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