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業部副部長
在2003年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年會上,信息產業部副部長茍仲文發表了演講。以下是演講摘要。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以微電子、計算機、軟件、光通信和移動通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成為高技術中發展速度最快、覆蓋范圍最廣的領域。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有效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資源消耗和生產成本,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信息化推動著社會生產力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正在引起世界經濟和社會的巨大變革。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加快推進信息化,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提高綜合國力的戰略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多年來,我國信息產業始終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目前,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第一支柱產業,彩電、手機等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通信業網絡規模和綜合業務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國電話用戶數量躍居世界第一;軟件業快速成長,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信息技術應用廣泛開展,全社會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今年以來,全國信息產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1~7月份,全國信息產業增加值完成357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增幅高出同期GDP增幅15個百分點。電信業務收入完成2622億元,增長15%;全國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19.4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達18.3部/百人。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銷售收入8699億元,增長29.7%;電子產品出口額687億美元,增長48%;軟件和系統集成銷售收入989億元,增長35%。這些為今后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世紀前20年是我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將是信息產業持續發展、大有作為的時期。我們提出:信息產業要繼續保持高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發展得更快一些,“翻兩番”的目標不但要保證達到,而且必須有所超越。我們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努力實現信息產業新的跨越式發展。
作為高新技術的組成部分,電子商務為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提供了強大支撐,發展電子商務是中國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措施。我國電子商務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短短的幾年間,我國電子商務從萌芽階段迅速進入應用階段。據統計,2002年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總量為3804個,比2001年增長12%;其中B2B網站1527個,比2001年增長13.5%;B2C網站2277個,比2001年增長10.7%。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了較大幅度提高,2002年全年交易額共計1809億人民幣,與2001年相比增幅達66%;其中B2B電子商務交易額為1784億人民幣,比2001年增長66%;B2C電子商務交易額為25億元,比2001年增長90.1%。我國電子商務的主體正在從媒體和電子商務服務商轉換為企業,傳統企業正在大規模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全國大約50%的大中型企業已上網,電子商務在石油、冶金、家電、信息、汽車以及圖書等行業都有較大的增長,增長率為20%左右。網上購物、網上拍賣、網上招標采購等發展迅速。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融合步伐加快,并不斷開拓新領域。
黨的十六大確定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戰略方針,我國電子商務和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讓我們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面向應用、扎實工作,為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機電一體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