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對機床產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事實上,國內汽車或零部件生產商直接創造了國內機床產品引致需求的30%~40%。如果再將汽車工業對通用機械工業(如模具制造工業)和電子機械的相關需求也考慮在內,這個數字會上升至60%~70%。在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之后一年,日本機床行業就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生產商(1981年),這一點也非常好的印證了上述數據的可靠性。
正如Rosenberg (1963)所指出的,制造業的發展往往是取決于象機床工業這樣的資本品工業的發展。因此,要求苛刻的日本汽車制造商極大促進了日本機床生產商提高其競爭力。
過去對機床工業開發程序的研究僅是非常浮淺的揭示了機床開發周期縮短的些許原因。日本機床需求量大幅增長的到來,特別是在1970年代末期和1980 年代初期,都是由于美國汽車工業和航空制造業的需求增長所致。日本機床的出口比例在1970年僅為10%,但是在1978年這個比例已經超過了40%, 1980年代便在30%至40%之間波動。1975年,機床行業新增消費增長的80%來自美國,而這一數字在1985年下滑至50%。這部分市場大多為日本機床所替代(Finegold, et. al. (1994))。
上述市場格局自此以后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事實上,對日本機床的偏愛就一直在增長。1991年,日本機床的出口比率就已達到30%。這也反映出其國內的需求出現嚴峻的下滑趨勢,1995年這一比率變為了68%,1999年為74%。此外,1999年美國進口機床產品的60%都是日本制造的。從這個意義上看,日本機床工業反映的是世界制造業的趨勢而非日本國內的情況。
最近,一些研究人員(例如, Graham (1993), Boultinghouse (1994), 和 Forrant (1997)) 已經強調日本機床工業中按豐田Keiretsu模式管理的作用。例如,Boultinghouse (1994)如下所描述的:
一些機床制造商通過讓客戶和供應商互相持有資產和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來加強雙方的穩定性。例如,豐田機械(Toyoda Machinery)和東芝機械(Toshiba Machinery)等。
這一描述有一些誤導。1980年代早期,日本機床工業不是被“Keiretsu”模式領導,而是獨立的經營,例如Yamazaki Mazak, Mori Machinery, Ohkuma, 和Makino銑床。
例如,直至數控車床受到關注之后,1981年,三大企業(Yamazaki Mazak, Mori 機械和Ohkuma)占據了國內大約50%的市場份額。這一趨勢在近些年發展更為迅猛。1990年代,許多“Keiretsu”相關制造商經歷了漫長的經濟衰退期,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往往是為高端客戶生產特殊性能的機床,這些機床裝備的主要是他們自主開發的數控設備。
除了數控設備和伺服電機以外,機床的組成部件主要還包括主軸、軸承和驅動他們的高速電機,導軌和滾珠絲杠或線性電機,以及一些鑄鐵部件如床身、立柱和馬鞍等。機床的精密度和生產交貨周期以及這些部件的性能息息相關,也與他們的付款期限和穩妥的配送有關。零部件技術創新的具體表現也會在機床性能的提高中直接反映出來。此外,高質量的鑄鐵部件也深深影響著保持機床具有良好精確度時間的長短。
日本機床制造商通過向日本的頂級精密零部件生產商進行外購獲得了極大的競爭優勢,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多數軸承來自NSK公司或NTN公司;滾珠絲杠來自NSK公司、Tsubaki-Nakajima公司或Kuroda Seiko公司;線性移動導軌源于THK公司或NSK公司。我們調查的大多數機床制造商表示,他們要向這些精密零部件制造商支付機床制造成本總額的10%~20%。
在1990年代,這些精密零部件制造商已經融入了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例如,NSK公司的海外生產比率、海外銷售比率和海外員工比率分別達到了30%、 70%和40%。THK公司也將其產品的25%~30%銷往海外。從這個意義上說,廣泛采取外購頂級精密零部件生產商的活動還不能解釋上文提出的機床研發交貨周期大大縮短的原因。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歡迎您蒞臨上海SNEC光伏展萊恩展位,專注安全光幕、測量光柵、繼電器等,為工業機器人,機床,電子,光伏,汽車等行業提供高效、可靠的安全保護產品和解決方案。
華北工控EPC-3130H-A10工業整機,基于第6/7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實現出色的響應性能、智能存儲和功耗控制,豐富I/O功能接口支持多種外設接入,主動散熱設計增強耐用性,支持桌面、壁掛安裝,滿足工業現場機器人、機器視覺系統、數控機床等智能制造裝備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需求。
華北工控EPC-3130H-A10工業整機,基于第6/7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實現出色的響應性能、智能存儲和功耗控制,豐富I/O功能接口支持多種外設接入,主動散熱設計增強耐用性,支持桌面、壁掛安裝,滿足工業現場機器人、機器視覺系統、數控機床等智能制造裝備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需求。
華北工控EPC-3130H-A10工業整機,基于第6/7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實現出色的響應性能、智能存儲和功耗控制,豐富I/O功能接口支持多種外設接入,主動散熱設計增強耐用性,支持桌面、壁掛安裝,滿足工業現場機器人、機器視覺系統、數控機床等智能制造裝備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需求。
本屆DMP大灣區工博會將于11月23日至26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舉辦,為期4天,設置20萬平方米工業科技展和近百場主題論壇活動。這也是一次琳瑯滿目的前沿科技分享會高端金切機床、機器人、精密注塑、壓鑄及鑄造、機床附件、模具及配件、精密測量、工業互聯網、3D打印、真空涂層、金屬材料等最新技術、產業成果.
作為2021年下半年華東工業第一場盛會,“第39屆無錫太湖國際機床暨激光鈑金工業展”依托華東地區工業基礎雄厚、科技產業聚集、配套要素齊全等綜合優勢,憑借制造業行業平穩的發展態勢,將吸引優質參展企業300+家,展覽面積20000+平方米。
13日,為期四天的第38屆無錫太湖國際機床及智能工業裝備產業博覽會在太湖博覽中心落下帷幕。
第38屆無錫太湖國際機床及智能工業裝備產業博覽會將于2021年3月10-13日在太湖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召開,以“5G驅動,智引未來”為主題,共設有數控機床展區、鈑金工業展區、自動化機器人展區、智能物流展區、工量具展區等五大展區。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每10,000名員工中已安裝855臺工業機器人,排名第一,分布在電子和電氣領域。德國和日本主要用于汽車工業,其密度水平約為每10,000名工人有350臺機器人。
據日本內閣府發布的4至6月機械訂單統計顯示,“外需”訂單比上季度減少14.6%,至2.4654萬億日元,連續兩個季度呈兩位數下降,海外需求減速明顯。
日本內閣府發布的4月機械訂單統計顯示,作為設備投資先行指標的“不含船舶和電力的民間需求”訂單額比上月增長5.2%(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達到9137億日元。日本的制造業復蘇,連續3個月高于上月。基調判斷從截至3月的“停滯不前”上調為“復蘇趨勢”。
日本政府宣布,由于對網絡安全的擔憂加劇,將從8月起將把信息技術行業和電信行業列入限制外資投資的名單之中。受限行業主要包括內存芯片制造、軟件開發、通訊設備制造、信息處理服務等20個IT行業。根據規定,境外投資者取得對象行業上市企業10%以上股份或取得非上市企業股份時,有義務向日本政府事先提交申請。
2018年日本的工業機器人訂單額同比增長1.9%,達到9623億日元,創出歷史新高。2019年工業機器人訂單額預計同比減少2.3%,降至9400億日元。
日本財務省和經濟產業省最早將于2019年擴大對IT領域的外資限制。日本《外匯法》規定,在手機、個人電腦、半導體存儲器等制造業及軟件開發領域,如果認定會威脅到日本的安全,將中止外資的投資計劃。
日本已啟動“AI芯片”(適合人工智能處理信息的專用半導體電路)的開發事業。將使之具備連接大量計算機所需的處理龐大數據量的計算性能,可以用于汽車和機器人等。為了掌握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中美企業在AI芯片開發方面展開激烈競爭。
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含停用機組)首次超過日本,上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法國。日本不斷出現廢爐,而中國則持續進行旺盛的核電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