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去年四季度造紙行業下游需求萎縮,伴隨著產品和原材料價格的崩潰,導致了企業業績出現了大幅回調。
進入2009年一季度后,下游需求有所回暖,但需求的反彈無法完全消化當前紙廠供給的上升,隨著去庫存化的結束,企業大幅降價的可能不再,行業供需恢復到了弱勢均衡狀態。反映在上市公司層面上,一季度8家主要紙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5.95億,同比下滑25.49%,環比下滑0.50%。由于1季度均價相比去年4季度仍有一定幅度的下滑,綜合價格因素的話,一季度銷量環比仍有增加。從凈利潤來看,8家企業2008年四季度合計虧損6.3億元,2009年一季度合計實現凈利潤1.49億元,同比下滑89%,環比實現扭虧為盈。多項數據都表明公司的生產經營正在回歸正常化,其中存貨環比不再增加,表明企業與下游的交易有所改善,而預付賬款和預收賬款增加,則表明生產和銷售情況在好轉。前者表明企業的采購行為增加,其生產正在回歸正常;后者表明下游的買貨意向提升,其銷售回歸正常。不少分析師認為,行業盈利低谷已確認,景氣正在回升中。
國泰君安表示,影響行業盈利能力的因素正隨著整體宏觀經濟的轉好漸漸消退,據了解大多數企業已恢復正常生產,銀行的借款利率也有下降,二季度起期間費用率有降低趨勢。同時原材料價格也跌入低谷,可預期后續毛利率的提升。
東方證券表示,二季度行業面臨一系列積極因素,企業年報季報也透露出不少積極信號,最為明顯的是經營現金流量的改善,以及毛利率自去年年底以來的反彈;最為重要的是,終端需求的上升將使庫存的需求彈性加大,提價有望獲得真正實施。
另外,新環保標準緩解了行業產能過剩。新標準將從5月l日起執行新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小紙廠普遍缺乏符合新標準的處理能力,為求生存將不得不追加環保投資,從而抬高了落后產能的生產經營成本,隨著造紙行業生產規模化趨勢的形成,小型廠商的生存空間將縮小。同時,5月初,國家發改委提出了繼續淘汰200萬噸落后造紙產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