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基等眾多海內外船公司每年向中國內地各港口集裝箱運輸業收取斑達數十億元的打單費,香港、臺灣和其他國家均不收取這一費用,但在內地卻一收就是十年。”深圳集裝箱拖車運輸行業協會秘書長許曉明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據悉,內地11個港口集裝箱運輸協會近期聯袂要求取消這項收費,不過馬士基(中國)公司新聞發言人稱,收取這一費用未違背中國法律,該公司現在沒有計劃取消。
許曉明表示,馬士基、地中海航運、東方海外以及內地公司中海、中遠等,向各港口拖車企業收取打單費或鉛封費,在04年3月前,每個集裝箱的打單費為20元(人民幣,下同),之后上調到30元。由于受到內地眾多港口物流企業協會的抗議和抵制,馬士基于05年4月1日將打單費更名為“中國大陸地區港口設備操作管理費”,共涉及8個港口城市,其中深圳鹽田、赤灣和蛇口為每個標準箱25元,但深圳港拖車企業反映馬士基后來收取的費用仍大多是30元,而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大連、天津和青島為每個標準箱50元。
涉資鉅寧更名不取消
許曉明告訴記者,08年深圳港吞吐量2,100萬標準箱,按此計算船公司當年的打單費收入高達3億-4億元。據業內人士推算,內地數十港口城市08年集裝箱吞吐量1.26億標準箱,涉及的打單費達數十億。同時,收取打單費時間長達10年之久,費用大多數被馬士基、地中海航運、南美輪航、APL和以星等眾多國際巨頭收入囊中,當中馬士基分得最大的份額。
周克文稱,他們公司規模盡避不算大,不過每輛車一年需交14,400元給船公司,公司一年下來的打單費達到80萬-90萬元;而深圳一些規模大的企業,一年更達570萬元。
業界訴諸法律皆敗訴
據了解,內地各港口集裝箱運輸協會曾多次單獨或者聯合向當地和全國有關部門反映,結果卻是不了了之。當中,深圳鐵力公司和廈門瀛海實業更將馬士基告上法庭,結果仍是被判敗訴。
許曉明稱,09年底,由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深圳市集裝箱拖車運輸協會、廣州物流協會、廈門市集裝箱運輸協會等11個港口城市集裝箱運輸業協會聯合在深圳召開第四次聯席會議,向國家交通運輸部聯合呈送“關于對國際航運企業在國內港口集裝箱運輸環節收費情況進行調查的建議”。
該建議認為,當前國際航運企業利用中國法規不夠完善的縫隙,在內地各港口集裝箱運輸環節中,以各種名義向貨運企業、貨代企業、貨主收取費用和押金。該份建議同時認為交通部應對有關收費情況進行調查,對沒有法律和合同約定的不當收費需予以堅決制止。
協會擬5月聚首大連謀策
許曉明稱,當前內地有近萬家集裝箱拖車公司,他們均強烈反對航運巨頭收取打單費,其中11個城市集裝箱運輸協會計劃今年5月在大連再度舉行相關會議,要求取消打單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