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中國汽車銷量激增盛宴,并未帶動內資輪胎制造商的迅速成長,反而“增肥”了在中國耕耘多年的國際輪胎巨頭,部分公司的配套胎銷量增幅高達50%以上。
目前,米其林、固特異、韓泰等國際輪胎企業已占據中國乘用車配套市場70%的壓倒性份額。
銷量增幅巨大
輪胎廠的業務分為新車配套(下稱“OEM”)和替換胎兩部分。
從法國米其林和韓國韓泰的年報數據上看到,兩公司去年在華的乘用車(及輕卡)輪胎OEM銷量同比上升了65%和55%。盡管固特異和普利司通都未公開數字,但業內人士估計也有不小的上升。
目前,中國已成為外資輪胎企業的唯一亮點。米其林2009年的全球營業利潤下降6%,但由于中國汽車需求的激增,中國市場第一次取代美國,成為米其林乘用胎的全球最大市場。韓泰輪胎也對本報表示,整個2009年可用“跌宕起伏”四字來形容。其2005到2008年的平均OEM銷量增幅為10%以上,但2009年的旺銷勢頭也讓他們吃了一驚。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告訴記者,2009年國內44家輪胎公司銷售收入增長了7.1%,“列入統計的公司有國外及我國臺灣地區企業,如米其林、韓國錦湖輪胎南京廠、韓泰及臺灣正新輪胎等,但更多的是內資企業。”
他說,40多家公司的銷售額增幅相比往年是正常的,但與乘用胎OEM的市場增幅相比,還是遜色不少。
OEM被外資高度壟斷
蔡為民表示,外資輪胎企業至少瓜分了國內70%的乘用車OEM市場。而韓泰輪胎提供的數字也稱,其在該領域有20%的份額。
記者了解到,F3、凱越、悅動、捷達、桑塔納、雅閣、伊蘭特、QQ、卡羅拉和凱美瑞等去年銷量前十的新車,90%用外資輪胎。
蔡為民分析,銷量增長明顯的轎車企業如一汽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及東風日產等都是合資身份,外方股東更愿意用海外大牌的輪胎做配套。而且,韓日系合資汽車公司也喜歡用自己國家的輪胎,盡管這些產品早已是“MadeinChina”。
固特異一位經銷商楊先生還對本報記者表示,內資輪胎其實要比海外便宜很多。同樣是內徑為15寸的輪胎,海外企業的OEM報價為400元/條,比內資要貴1倍以上,但內資輪胎的知名度不如大牌高,整車商也認為消費者還是喜歡大牌,因此更傾向于對后者下單。
他還說,國內企業的營銷能力還有所欠缺,“盡管韓泰是全球第七大輪胎廠,但其在OEM渠道和整車廠公關上甚至都超過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公司,這幾年的OEM份額變得很大。”韓泰目前不僅為現代悅動做輪胎配套,也打入了奧迪A6L、斯柯達系列、途安、馬六、新領馭等非韓系整車廠。
其實,中國中策、玲瓏、三角、華南等輪胎都出口美國,質量也被國際認可,且個別公司還為海外品牌做貼牌加工,但仍難以虜獲合資整車廠的芳心。山東玲瓏橡膠一管理人員就表示,“一些整車公司并不了解我們的產品,這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的目標是先多拿一些內資整車廠訂單,繼而慢慢滲透到汽車合資廠。”該公司另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說,現有的OEM客戶已包括一汽夏利、北汽福田、重慶紅巖、一汽解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