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廣東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投產,結束了連續幾年核電裝機徘徊不前的局面。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透露,國務院已核準34臺核電機組,其中已開工在建機組達25臺,是全球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張國寶指出,今后幾年內,我國每年都將有一定數量的核電站投入商業運行,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的4000萬千瓦規劃目標,有望提前四到五年實現。據悉,我國的核電政策已由“適度發展”調整為“積極發展”,根據正在制定中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未來十年中國將大力發展核電,使核電裝機容量達到7500萬千瓦,核電將成為新興能源發展中的領跑者。
我國核電技術邁入世界前列
9月20日,廣東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投產。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包括兩臺108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是國家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之一。該項目采用的是中國自主改進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CPR1000,實現了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自主化全面突破,國產化率達64%,是我國核電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事件。表明我國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正從圖紙變成現實,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第三代核電建設的前列。
經國家能源局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聯合調查確認,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為我國電力裝機突破9億千瓦標志性機組,它既是中國電力工業發展量的突破,更是中國能源結構優化調整質的提升的標志。“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順利投產,秦山二期擴建工程三號機組一次并網成功,標志著中國核電正逐步進入收獲季節。”張國寶說。
隨著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的投產,大亞灣核電基地在運核電機組容量達500萬千瓦,占全國半壁江山。核電站的清潔能源效應十分明顯,據統計,大亞灣核電基地上網電量相當于深圳市2009年全社會用電量的80%,每年相當于減少電煤消耗約18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約4400萬噸,產生的環境效益相當于種植了約30萬公頃森林。
中國核電發展空間巨大
截至目前,中國核電裝機僅為906萬千瓦,核發電量占比僅為2.2%,在30個核電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即使加上剛剛投產的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一號機組108萬千瓦的產能,我國核電裝機量也剛剛達到1000萬千瓦的水平,甚至遠遠落后于風電(截至2010年8月底,全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2294萬千瓦)。
不過,這一局面有望快速得到扭轉。
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透露,截至目前,國務院已核準34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3692萬千瓦,其中已開工在建機組達25臺、2773萬千瓦,是全球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核電正步入收獲季節,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的4000萬千瓦規劃目標有望提前4年到5年實現。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主任田佳樹指出,中國的核電政策已由“適度發展”調整為“積極發展”,預計到2012年,中國將成為核電大國,到2020年成為世界核電前二名。
中國發改委能源所官員也透露:如要在2020年完成非化石能源比例達15%的目標,核電規模至少達到7500萬千瓦以上,規劃目標最高將達1億千瓦,這意味著中國核電發展空間巨大。此外,為確保核電發展,國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核電管理條例》有望于年底前上報國務院,該條例將大力推動內陸核電站的開發建設。
謹防核電發展“過熱”趨勢
不過,核電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存在的隱患也需要警惕。
張國寶就指出,當前我國核電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要堅決防止核電發展“過熱”趨勢,當前我國許多地區和企業發展核電的積極性很高,跑馬圈地、搶購核電設備、過早過快地開展前期工作等問題比較突出。“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改變,將極大地干擾國家關于核電發展的總體部署,并給核電事業健康發展留下隱患。”
張國寶還特別強調了核電規劃的嚴肅性,指出未列入規劃的項目不能擅自開展前期工作,列入規劃的項目也要嚴格按照規劃明確的進度,有序開展各項準備工作。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也指出,我國核電工業發展遠景規劃工作相對滯后,部分地區為了項目獲批,突破規劃開展前期工作。“核電工業發展一旦失控,我國的核安全將無法得到完全保障。各地應當高度重視核電發展規劃工作,努力做到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
!--/enp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