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與太陽能、風能資源作為清潔新能源,廣闊的發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但隨著海上風電項目的啟動、光伏并網定價措施的出臺,風電與光伏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而生物質發電似乎將從此陣營中“掉隊”,發展速度遠不及風電與光伏。
而于今年 7月19日召開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以及節能目標分解方案。其中,太陽能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基本確定,即未來5年分別達到1000萬千瓦和1300萬千瓦,從規劃目標來看,生物質能“風頭”蓋過光伏。
現狀不容樂觀
生物質發電主要是利用農業、林業和工業廢棄物為原料,也可以將城市垃圾作為原料,采取直接燃燒或氣化的發電方式,具有資源分布廣、環境影響小、可以永續利用等特點。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的出現,探尋新能源的工作便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發電行業對資源豐富、可再生性強、有利于改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于是生物質發電便于20世紀70年代進入人們的生活當中。
我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展該方面工作,研究了樣機并做了初步推廣,產品還曾出口到發展中國家,一度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由于當時經濟環境的限制,谷殼氣化發電技術很難在經濟上取得較好收益,在很長一段時間上沒有新的改進。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狀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而利用谷殼氣化發電的外部經濟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2003年以來,國家先后核準批復了河北晉州、山東單縣和江蘇如東3個秸稈發電示范項目。而隨后國家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等大型國有、民營以及外資企業紛紛投資,參與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建設運營。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將達到550萬千瓦。
近些年,國家發改委批準了100個生物質發電項目,其中建成30多個,總發電量40萬千瓦/年。但是,與裝機容量的擴充形成強烈反差,已建成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幾乎全部虧損,達到持平的寥寥無幾,發電的效益遲遲無法顯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結果呢?
五大瓶頸制約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各種農作物每年產生秸稈6億多噸。其中,可以作為能源使用的約4億噸。全國林木總生物量約190億噸,可獲得量為9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約為3億噸。如能有效利用,開發潛力將十分巨大,但我國生物質發電面臨五大問題亟待解決。
一、最為棘手的問題是發電成本居高不下。對于這一問題,清華大學教授做了詳盡的調研,調研結果顯示,作為生物質發電在我國的主流發電方式:秸稈直燃發電,投資1千瓦要1萬元以上,而火電廠1千瓦的建設費用是4000~5000元,生物質發電成本在每千瓦時0.8元以上,而火電發電成本是0.34元。
二、燃料的成本相對較高。國家發改委在調研中發現,一些生物質發電項目在可行報告中預測的秸稈到廠價約為每噸150元,但實際情況是,農民賣給秸稈收購站的價格就已達到150元左右,收購站再加上必要的加工費等,到廠價就達到250元以上。加之農作物秸稈收獲季節性強,大量儲存占地較多,并需要建設防火安全設施。在加工、堆放、裝卸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發生重量和發熱量的損耗,最終的秸稈入爐價格都在300元左右,并呈繼續上升趨勢。
三、生物質秸稈燃料在組織方面也存在困難。從理論上講,我國每年廢棄的農作物秸稈約有1億噸,折合標準煤5000萬噸,但與發達國家農場為主的農業生產方式不同,我國農業生產以農戶為主,戶均耕地占有面積很小,生物質資源分散、容重小、儲運不方便,收集和運輸需要耗費大量成本。
四、近些年,生物質發電廠項目紛紛上馬,一些地方生物質發電廠的密集程度越來越大,已出現了無序建設的苗頭。在蘇北,生物質發電廠的燃料收集半徑已經在100公里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00公里。而據業內專家介紹,通常情況下,支撐一座電廠的燃料產區半徑約為50公里,即在方圓50公里范圍內的生物質燃料只能支撐一家電廠運轉。2008年,由于蘇北各家電廠“競價”買燃料,稻殼、秸稈、樹皮等燃料價格紛紛上漲,導致當地生物質電廠普遍虧損。
五、由于我國生物質發電在核心技術和設備方面存在著不足,生物質焚燒鍋爐及燃料輸送系統的技術和設備只有少數實現國產,先進技術和設備仍然依靠進口,由于長時間受限于這些因素,嚴重制約生物質發電行業的健康發展。
扶持政策相繼出臺
“對于生物質發電產業,各地都非常看重,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很多,急需政府給予更多的扶持。”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反映。據記者了解,為了全力支持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相關部門已經確定了一些重大行動和重要支持政策。
針對生物質發電在成本方面存在的問題,國家發改委2006年明確生物質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在各省脫硫燃煤機組標桿電價基礎上,補貼0.25元/千瓦時,根據國家發改委和電監會的相關文件,生物質發電補貼實際達到0.35元/千瓦時。此外,生物質發電還可享受收入減計10%的所得稅優惠;秸稈生物質發電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據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出臺腳步臨近。作為生物質能的一個部分,農村能源布局已納入政府視野。根據國家能源局規劃,到2015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將達到1300萬千瓦,較2010年增長160%。同時,國家發改委正組織編制“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計劃出臺“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工作方案”,并有意推進大型自動化秸稈收集機械研發與推廣,以求為生物質能發展鋪平道路。
對于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發展,業內專家指出,當務之急是需要優化項目布局,防止各地盲目上馬生物質電廠,造成燃料緊張和成本失控。國家發改委也提出,各級發改委應負責組織開展生物質資源評價和生物質發電規劃工作,明確項目開發順序,為生物質發電的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再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出臺,生物質能無疑將駛入加速跑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自動化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來源網絡如有誤有侵權則刪。
近日,在廣州召開的“大數據助力實現全面小康研討會”暨“中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聯盟南方基地成立大會”上,中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聯盟南方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在會上表示,大數據相關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需求,預計2017-2020年大數據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0%左右。
電氣自動化就業發展前景:“自動化”一是屬于信息產業。信息產業被人們譽為“朝陽產業”,發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當今科技發展的趨勢所在。因此,作為信息產業中的重要一員,自動化專業同樣有著光輝的前途
2011-2012年我國減速機前景制造行業經營指標整體呈現增長趨勢,2012年,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為658.08億元,較上年增長8.06%;銷售收入為643.65億元,較上年增長7.23%;行業的資產總額和負債規模分別為523.78億元和268.05億元。在新統計口徑下,2012年行業規模(2000萬元)以上企業數量有439家,從業人員為74701人,利潤總額為47.0
國務院印發了《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該方案是為了確保國家完成“十二五”能耗目標而制定的,其工作目標前景:2014-2015年,單位GDP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逐年下降3.9%、2%、2%、2%、5%以上。國家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建設節能減排降碳工程,極大的推動了合同能源
2014年塑料機械行業前景。雖然我國塑料制品的消費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塑料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卻差距很大。2005年我國人均塑料消費量僅為29.5 kg,同年美國、比利時和德國的人均塑料消費量分別達到171 kg、169 kg 和155 kg,
隨著電力,石化,交通和環保等行業的飛速發展,從數字化的家用小產品,到銀行,收費系統,系統管理,制造業生產線等,甚至可以說在金融,政府,國防等行業的信息化需求都是在不斷的增加。尤其是對工控機的需求很大。由此可見,工控機的市場發展前景十分的廣闊。工控機的發展趨勢。
到2015年中國電梯市場規模達到年需求80萬臺,電梯一體機市場40%可以自由競爭,以當前一體機平均價格10000元/臺計算,到2015年電梯一體機的市場前景規模達到80億(未考慮通貨膨脹、保有電機更新以及市場競爭帶來的降價因素),自由競爭市場規模達到32億。
近年來,我國電力投資規模均在7000億以上,預計“十二五”期間,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提速,電力投資總額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國內的智能電網以信息化、數字化、電力自動化和互動化為,將于2011-2020年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屆時將極大地促進電力系統二次設備的發展前景。
國家能源局近日正式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明確指出,“十二五”時期,可再生能源將新增發電裝機1.6億千瓦
據報道,四川省即將核準一批新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加上前期已經核準開工的,四川生物質發電廠將超過10個,總容量30萬千瓦。
年初至今,多重利好接踵而至,真金白銀“鋪路”生物質能產業化。
粵電湛江生物質發電項目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物質發電項目,該項目有兩臺50MW機組,其中1號機組已于2011年7月投產,2號機組2011年11月投產。
凱迪控股30MW高溫超高壓生物質電廠項目,單個生物質發電項目為1×30MW高溫超高壓機組,鍋爐采用凱迪自主設計的1×120t/h高溫超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汽機采用高溫超高壓汽輪機。第一批項目包含湖北來風、湖北崇陽、湖北松滋、四川眉山(彭山)、湖南臨澧、安徽南陵、廣西北流、吉林蛟河、吉林汪清(后2個項目為2×30MW
《歐洲生物質電廠市場》調查報告日前顯示,歐洲生物質電廠的數量在過去五年里增長了40%,而英國的生物質發電能力遠遠低于芬蘭和瑞典等國。 據新能源聚焦網(NewEnergyFocus)報道,該報告由德國能源咨詢機構ecoprog和德國弗勞恩霍夫環境安全和能源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UMSICHT)聯合發布。調查結果顯示,在
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要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評工作。 根據《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關管理規 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
生物質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已成為世界重大熱門課題之一,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發展計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技術水平逐步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世界大發展 世界生物質發電起源于20世紀7
7430
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