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經濟明顯不處于最佳狀體,這個國家正逐漸失去自身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廉價勞動力。盡管工資有所增長,工作環境也有改善,但專家預測,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影響,未來幾年中國勞動力將持續縮減。
專家指出,中國必須進入機械手生產時代。第一、近年來,中國勞動力工資上漲速度加快,各地罷工屢見不鮮。第二、社會與人口問題加劇。中國勞動力“活力”下降,出現“返鄉潮”現象,不少勞動力不再愿意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工作。與此同時,中國人口老齡化現象加重。
摩根斯坦利專家認為,這些現狀將促使中國企業進入工業機械化生產時代。他們指出,同樣的情況在1970年至1980年期間出現在日本和韓國。專家預計,中國工業機械手市場產值到2020年將從現今的12億美元增長到60億美元,到那時中國即將進入工業化生產新階段。
同時,國內工業經濟在業經濟運行總體上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放緩趨勢,并呈現出明顯的調整特征。受市場環境趨緊影響,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增速同比回落4個百分點;其中輕、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8%和9.9%,增速同比分別回落2.3個和4.6個百分點。從效益情況看,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7%,主營收入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6.11%下降到5.36%。
工業經濟利潤的下降也將促使國內企業在節能以及成本控制加速向西方發達國家靠攏,降低生產中在能源消耗率,而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靠工業自動化來實現,機器人在生產中更利于人力優化,需要以此來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