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7日秦川發展發布公告稱,計劃投資1.94億元實施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技術改造項目,項目總規劃為年產18萬套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將分期實施,一期9萬套預計2015年達產,達產后可為公司年新增銷售收入6.5億元(不含稅),年新增利潤總額1.82億元。
秦川發展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預測主要是基于公司對該項目投產后產品銷路和盈利前景的看好。據了解,憑借國際一流的質量和性能,目前秦川發展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已經為ABB、Nachi等公司提供過樣機進行試驗,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日本安川、廣州數控、奇瑞、哈爾濱博實、南京埃斯頓等機器人整機廠商都與公司進行過接觸,希望秦川發展盡快實現關節減速器規模化生產并為之配套。
實際上,由于市場潛力巨大,國內投入工業機器人減速器研發的企業不止秦川發展一家,除秦川發展外,浙江恒豐泰、江蘇振康、山東帥克也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但從效果來看,目前僅有秦川發展一家取得技術和工藝上的重大突破并有能力實現量產。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秦川發展之所以能夠在機器人減速器領域率先形成技術突破,打破國外壟斷,主要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優勢:
第一,技術優勢。早在1998年,秦川發展就與國內高校聯合承擔了國家863項目—機器人用250AII減速器,并通過了國家863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委托的省部級鑒定。之后,公司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和驗證。2009年,秦川發展在原有的250AII減速器基礎上進行了優化設計和改進,使產品在性能、可靠性和性價比等方面更具有競爭力,突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并且為規模化生產積累了經驗。
第二,高水平的精密制造優勢。對于機器人關節減速器制造企業來講,必須具有高水平的精密加工、精密檢測和精密裝配的基礎和能力。秦川發展作為老牌精密機床和精密機械加工企業,擁有幾十年的精密制造和加工技術沉淀,近幾年,該公司圍繞“高端市場、高端技術和管理、高市場占有率”的三高戰略,又實施了一大批技術含量高的精密制造技改項目,這些項目和裝備進一步鞏固了“三精”優勢,進一步提升了該公司的工藝裝備制造水平,為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產業化奠定了基礎,使秦川發展在機器人減速器方面具備了先天的基礎和經驗優勢。
第三,加工裝備制造能力優勢。國內企業在高精密關節減速器上之所以難以規模化生產,關鍵是缺少專用裝備,導致關鍵零件的加工無法實現規模化生產,例如關節減速器中的偏心軸類零件、針齒殼類零件、擺線輪類零件的加工,均需要通過專用精密加工設備及專用精密工藝裝備來實現。作為國內首家承擔高精度關節減速器成套裝備生產線研制的企業,秦川發展的大股東秦川集團在這一方面恰恰具有獨到的優勢。根據前期分析及成本預測,依靠其自行研制的生產線加工出關節減速器產品不僅能保證質量,而且價格也僅為同類進口產品售價的60%,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