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信息顯示,秦川發展為國內磨齒機床領域的領軍企業,從事機器人關節減速器的研究已有十幾年的歷史。公司“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成套裝備生產線”項目申請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目前已進入與財政部進行補貼政策溝通階段。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已與國內外幾家主要的機器人整機制造公司簽署了機器人關節減速器試用的協議或合同。
行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機器人減速器成為突破口
作為裝備制造業的“母機”行業,近年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發展迅速,但相較與國外一流企業,中國機床行業仍存在諸多短板。
“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與市場需求矛盾尚未有效緩解,低端產能過剩,高端能力不足,中、高檔產品競爭力薄弱,產業鏈還不完整”,秦川發展董事長龍興元對記者表示。
應對不利狀況,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在“陣痛”中進入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階段。沈陽機床就在2013年上半年進行了包括產品結構、企業結構、經營結構三大板塊的大調整,以滿足戰略轉型的需要。
同樣作為老牌機床生產企業,秦川發展選擇了工業機器人減速器作為突破口,計劃投資1.94億元實施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技術改造項目,在智能制造裝備領域尋求轉型。
“機床制造企業轉型工業機器人是其產品結構、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廣州數控、華中數控都進行了嘗試,秦川發展在高端、精密制造方面優勢明顯,涉足關節減速器也實屬意料之中。”某私募分析人士表示。
減速器市場潛力巨大秦川發展進口替代優勢明顯
中信建投研究報告預計2020年前機器人保有量年均復合增速25%以上,到2013年中國就有望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場,機器人市場發展速度與增長潛力不可小覷。
分析報告同時顯示,在工業機器人四大核心部件中,減速器成產成本占比為35%,是整個工業機器人制造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成為“必爭之地”。除秦川發展外,浙江恒豐泰、江蘇振康、山東帥克都推出了自己的機器人關節減速器。
然而,關節減速器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一般企業難以企及,特別是在面對高檔關節減速器的規模化生產方面,國內大多數生產企業更是很難企及。
“目前國內高精度機器人關節減速器主要依賴進口,75%的市場份額被兩家國外公司壟斷,只有秦川發展等少數一直對其進行研發、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才有可能與國外企業進行競爭”,某機床工業分析師總結道。
作為全球知名齒輪磨床制造企業,秦川發展做減速器還是有一定的設備制造優勢的,其1998年就與大連交大聯合承擔國家863項目(機器人用250AII減速器),并通過了國家863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委托的省部級鑒定。
此外,秦川集團已是國內首家承擔高精度關節減速器成套裝備生產線研制的企業。根據前期分析及成本預測,依靠其自行研制的生產線加工出關節減速器價格僅為同類進口產品60%,甚至更低,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ABB、安川、廣州數控等國內外機器人制造企業已經表示出對秦川發展減速器的興趣,秦川發展研發生產的減速器有望在國內打開市場、實現進口替代。
“打通”機器人關節實為整體上市后戰略性策劃
2012年以后,機床行業普遍不景氣,秦川發展也受到影響,2012年經營業績比2011年大幅下滑。因此,上市公司急需調整業務結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有著較高進入門檻的機器人減速器成為戰略選擇。
據秦川發展計劃,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2013年將完成500套以上的小批量生產,2014年隨著高精度關節減速器生產線的建成,將達到12000套左右的規模,2015年將具備90000套的產能,下一步的目標是年產18萬套關節減速器。
這意味著,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2014年將為該公司帶來8600萬元的營業收入和2400萬元的新增利潤,2015年將帶來6.5億元的營業收入和1.8億元新增利潤。
在此之前,秦川發展已發布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以定向增發的形式購買秦川集團100%的股權,這意味著,秦川集團將通過此次資產重組實現整體上市。
“秦川發展此時將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產業化付諸實施,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秦川集團利用整體研發能力和關鍵裝備系統集成能力,實現快速轉型升級、壯大其三大業務板塊之一的零部件板塊產業能力的戰略意圖。”上述私募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
“這或許也可以解讀為秦川集團為整體上市之后企業的快速發展所做的一次戰略性策劃,工業機器人研發生產與整體上市協同效力不可小覷。”該分析人士補充道。